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原子能技术   3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要求引出质子束流强达到200μA,并计划提供脉冲束流。为达到高的平均流强,并具有提供脉冲束的能力,轴向注入系统的设计有两种方案,即对应于1#和2#注入线,如图1所示。电荷力的光学计算程序TRANSOPTR,匹配不同中性化程度的注入束流光学特性。从离子源出口到螺旋型静电偏转板出口的连续匹配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注入系统可有效地控制束流包络,减少束流损失,将束流注入到100MeV回旋加速器的中心区;还完成了1#线上x-y导向磁铁、螺线管透镜、聚束器和四极透镜的设计。100 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轴向注入系统设计@姚红…  相似文献   
2.
加速器引出束流分布一般都是高斯分布,而在很多束流应用中都需要均匀分布的束流,为此目的设计了旋转扫描磁铁。旋转扫描磁铁形成一垂直于束流传输轴向均匀旋转磁场,在该磁场作用下,通过旋转扫描磁铁的束流也会随磁场的旋转而旋转,从而提高束流的均匀度。其旋转过程如图1所示。外两相电流都是相同的直流电,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磁场方向不会变化,可用特斯拉计进行测量,其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值间的误差小于2.2Gs,精度约1%,该旋转扫描磁铁即将在30MeV回旋加速器的123I束流线上试用,也用于100MeV回旋加速器的质子…  相似文献   
3.
在回旋加速器的轴向注入系统中,偏转板是关键部件,要求它能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使束流由垂直方向偏转到回旋加速器的中心平面上,并且使束流的位置、动量和相位能与回旋加速器的中心区匹配。因此,我们用程序CASINO对螺旋型静电偏转板的光学特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紧凑型、小磁极间隙回旋加速器中,对等时性磁场要求较高,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正在设计建造的100MeV紧凑型强流回旋加速器。因其磁极间隙小,故此对于加速器运行过程中温升、电磁力等因素引起的磁极形变相当敏感,此时需在线调节等时性磁场,以保证粒子的正常加速。  相似文献   
5.
多峰场结构的离子源是体产生负氢的一种重要的离子源,它能够产生高流强、高品质的负氢束流,这对发展强流质子回旋加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制约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技术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离子源的束流强度以及束流品质,为提高引出流强、改善束流品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离子源的发展。2000年建成了平均流强5.2mA的负氢离子源,束流发射度达到了0.65πnm-mrad,2004年建成了高于10mA的负氢离子源。为进一步提高束流流强,满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需求,在原有10mA负氢离子源基础上设计1台新的离子源,将平均引出束流提高到15-20mA。  相似文献   
7.
为逐步研究掌握强流负氢离子源技术,“十一五”期间,将完成15-20mA强流负氢多峰离子源的技术研究设计。为此目的,在原有离子源以及参考TRIUMF离子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1台离子源。本文主要介绍其磁铁的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四大工程之一的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将成为在我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开展国防、基础和应用的创新性与先导研究的平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后能够提供75~100MeV的质子束流。此回旋加速器建成后,首先利用束流调试管道和束流收集器进行加速器调试,然后根据不同应用的要求,将调试好的束流通过ISOL系统质子管道、同位素研制质子管道、准单能中子源质子管道、白光中子源质子管道、生物医学研究质子管道、单粒子效应质子管道等将质子束传输到各终端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粒子跟踪程序COMA,来模拟CYCIAE-100的剥离引出过程,并验证由引出剥离程序所定出的剥离点,同时分析研究经剥离膜剥离后的束流参数。  相似文献   
10.
螺旋型偏转板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电场作用力始终保持与中心粒子的运动轨道相垂直,由于中心区磁场的作用,粒子的轨迹将变成一条螺旋线,电极形状也因此变成螺旋线型,因此其加工必须采用四轴联动以上数控机床。100MeV回旋加速器中心区实验台架上的偏转板设计参数列于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