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机械仪表   14篇
矿业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扫描镜运动对三轴稳定卫星姿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推导了带扫描镜运动的星体姿态动力学方程,以此方程对扫描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扫描镜做扫描运动时星体姿态运动的一般规律及星体与扫描镜之间惯量比对星体姿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镜的步进运动将引起星体滚动姿态的单调变化,而周期性的扫描运动将引起星体偏航和俯仰姿态的周期性运动。改变扫描镜绕步进轴的转动惯量主要影响星体滚动姿态,而改变扫描镜绕扫描轴的转动惯量,主要对星体俯仰、偏航运动姿态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钻柱接头扣型改进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斌  杨智春  于哲峰 《机械强度》2006,28(5):721-724
螺纹根部应力集中是导致钻柱接头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多种针对NC46扣型的改进设计方案,包括扩大螺纹根部圆弧半径、公母扣大端切削以及改变公扣锥度。详细分析各种改进设计方案对螺纹根部应力集中的影响,以及螺齿上接触载荷的分布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公扣锥度方案对降低公扣根部应力集中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对螺纹大端进行切削的方案和采用SST扣方案。  相似文献   
3.
EMD技术在动态称重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一种新的振动信号处理技术—EMD(经验模分解 )。根据EMD的特点 ,将用此方法处理动态称重系统输出信号得到的余量看作重量的稳定值。本文建立单自由度和二自由度称重系统的模型来验证EMD在动态称重信号处理上应用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 ,使用EMD处理单谐波、多谐波及含噪声的信号时都能得到较理想的结果 ,因此EMD是种可行的动态称重信号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应用CATIA软件中的数字曲面编辑器和自由造型模块,对由Tritop和Atos软件得到的汽车车轮挡泥板的点云数据进行了分网和曲面拟合处理,并探讨了在划定点云范围,过滤点云、分网以及拟合曲面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得出了一些应用CATIA处理点云数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基于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cross correlation function amp litude vector,CorV)的受随机激励结构损伤检测的实验研究。以一个复合材料单跨梁为实验对象,通过在梁的局部位置上安装夹板,改变夹板对结构附加刚度,来模拟结构的损伤。对结构施加随机激励,分别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应变传感器采集结构的响应信号,计算结构在损伤前后的CorV,使用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置信度准则(cross correlation function amp litude vector assurance criterion,CVAC)来度量结构受损前后CorV的变化。结果表明,结构损伤前后的CorV之间的CVAC较完好结构之间的CVAC有明显下降;分析结构损伤前后CorV中分量的相对变化,可确定损伤产生的区域。使用互相关函数幅值向量,只需要测量结构在随机激励作用下的时域响应信号,就可检测出结构损伤的存在及损伤的位置。因此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应用于环境激励下的结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天线瞬态响应特性的模拟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对三角形天线的瞬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天线形状以及在天线表面开槽来改善天线的辐射特性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在表面开槽的扇形天线,该天线可以有效地减少天线在远场辐射的电(磁)场随时间变化波形尾部的震荡.  相似文献   
7.
为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弹簧-质量模型的冲击分层响应模拟方法。首先根据假定的分层数量和分层面积计算分层前后的弯曲刚度与挠度变化,进而模拟出含分层过程的冲击头运动时间历程。然后,由冲击头的加速度计算接触力,并基于材料的弹-塑性接触定律计算出永久凹坑深度。随后,对共固化复合材料翼盒的壁板进行了低速冲击实验,冲击点分为3种类型:2个梁间蒙皮的中点位置、蒙皮与翼梁T型连接的胶接区边界和梁的正上方。接着,分析对比了不同冲击点的接触力、分层阈值力和凹坑深度的特点。最后,使用所提出的模型计算第1种冲击点的接触力、永久凹坑深度和吸收能量,并分析了矩形板长宽比对薄膜刚度及接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的接触力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对永久凹坑深度和吸收能量的模拟精度也较高,所提模拟方法有效;随着长宽比的减小,薄膜刚度迅速增大,从而使接触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通过冲击点位移获得复合材料层压板的低速冲击性能,首先,在层压板落重冲击试验中,使用高速激光位移传感器测得冲击点背部的位移和速度;然后,基于弹簧-质量冲击模型,以冲击点位移计算了冲击接触力,并通过无损冲击试验标定了弹簧-质量模型参数;接着,模拟了有损伤冲击过程的接触力,利用实测冲击点速度响应判定了分层产生的时刻,并根据模拟结果得出了分层阈值力;最后,根据无损检测结果进行了层压板抗弯刚度的折减,使用弹簧-质量模型计算了产生冲击损伤后的接触力及能量吸收曲线,使用冲头和冲击点背部位移计算凹坑的实时深度。结果显示:结构受冲击发生分层时,由于层压板刚度的突降,冲击点速度出现剧烈震荡,该现象可以作为结构出现分层损伤的识别特征;产生冲击损伤后的接触力及能量吸收曲线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计算所得凹坑的实时深度随冲击能量的变化趋势与冲击后测试的凹坑深度变化趋势一致。这些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的方法可用于无法直接测量接触力情况下的层压板冲击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冲击损伤阻抗, 提出了基于实体-壳耦合模型的优化方法。模型以实体单元模拟冲击点区域, 以壳单元模拟周围区域, 采用耦合约束连接实体与壳, 引用渐进损伤材料本构, 提出了冲击下与纤维方向种数相关的损伤变量, 优化过程利用遗传算法。通过算例对冲击阻抗的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 并对复合材料盒段壁板进行了铺层优化。结果表明: 基于实体-壳耦合模型的遗传优化方法, 计算效率高, 收敛速度快, 提高了层压板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B样条基本理论及应用B样条曲线进行曲面重建的理论,在车身逆向设计的实例当中,从汽车发动机盖点云数据的获取及其处理,在应用B样条生成网格曲线以及重建曲面几个方面,给出了曲面重建的具体方法,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