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施肥模型和参数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定量施肥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进行,根据吉林省16县市土壤采样点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碱解氮的分布趋势同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总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分布差异较大,全省范嗣内速效磷含量东部>中部>西部;速效钾含量分布与速效磷相反,西部大于中东部地区.根据东中西部不同的养分分布特点、气候特点及玉米的需肥规律,相应的氮磷钾肥配比为:东部2.5:1:1.5,中部3:1:1.5,西部2~3:1: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夏玉米秸秆(MR)和冬小麦秸秆(WR)单施或者与P肥混施(在等P量条件下)对石灰性土壤P的吸附特性及其形态转化进行了为期15周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MR和WR单施,还是秸秆与P肥混施,都可以减少土壤对P的吸附量,提高土壤P的活性,其中秸秆单施处理的活性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NaHCO3-P或者NaOH-P)提高较大,夏玉米秸秆单施时,比对照(CK)增加Pi、Po的量分别达6.0、5.6mgkg-1(NaHCO3-P),增加NaOH-Po为12.7mgkg-1。并通过Langmuir方程求得P的最大吸附量(b)、P吸附结合能常数(k)、P素最大缓冲量(MPBC)、标准需P量(SPR)的值,进一步说明了两种秸秆均可使土壤对P的吸附能力降低,增加土壤中P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尿素施肥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肥料用量对土壤生物学过程的影响研究是肥域(际)土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试验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尿素施肥量对潮土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线菌和霉菌对尿素施肥量比较敏感,B(肥土比1:1500)施肥量就可以明显降低它们的数量,分别比不施肥(A)下降45.5%和32.2%。硝化细菌在D(肥土比1:400)施肥量时数量最大,之后随施肥量增加而下降,反硝化细菌随施肥量增加直线下降。土壤酶活性均在E(肥土比1:200)施肥量时发生明显变化,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国内现行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包括饱和浸提液的制备、浸提剂的筛选、测定方法的改进等.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与代表性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比较,提高了精度,省时,成本低,适合于基层土肥站和肥料厂开展测土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不同大小沙田柚果实之间品质的差异,并探讨品质差异产生的机制。将沙田柚依据果实大小进行分类,测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数目、果皮厚度和果形指数,同时对不同大小的沙田柚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大小适中的沙田柚,即950~1000 g的沙田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沙田柚果皮厚度和种子数目随着沙田柚重量的增加而增大,果形指数不受沙田柚果实大小的影响。转录组测序后,比对KEGG数据库,显著富集了20条通路,其中10条涉及到风味品质相关的物质代谢,2条与植物激素相关。沙田柚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种子数目相关,和果形指数无关,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风味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产生品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生态平衡施肥:Ⅳ.通用施肥软件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用施肥专家系统软件在不同地区应用为例,对应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做一汇总,以便用户进一步理解生态平衡施肥理论、方法和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平衡施肥:Ⅱ.施肥参数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如何确定通用施肥模型的特征参数.研究表明,任何有效的田间肥料试验结果和测土结果都可以作为确定通用施肥模型特征参数的原始数据,在没有上述数据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专家经验、访问和调查数据的方法确定施肥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评述了常见几种施肥模型的优缺点及通用施肥模型与其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肥料-土壤-作物间养分转化关系,提出施肥机理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W=P+Lfsp+(Tn+1-Tn)×2.25(或0.15),称之为"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按此模型推荐的施肥量比目标产量法减少17%~22%.  相似文献   
10.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黄淮麦区当年广泛种植的28个小麦品种在2个供K水平下N、P吸收利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K与低K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N、P吸收利用能力差异都很大,小麦品种间N、P积累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低K还是高K下,不同小麦品种K积累量、K利用效率与N积累量、N利用效率及P积累量、P利用效率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这就显示出K高效小麦品种同时也是N高效、P高效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