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质量的自动对齐双语语块,对于机器翻译系统,特别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性能提高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人工翻译以及辞典编纂也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该文提出基于单词间粘合度与松弛度的语块划分评分方法以及双语语块划分的双向约束算法,使得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块的划分与对齐能相互促进。与传统方法相比,因为无需事先进行双语语块划分,而是在搜索最佳对齐时动态地考察划分效果,故可以减少边界划分错误对对齐结果的影响。该算法获得了远超过传统算法的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中文汉字在横向、纵向展开具有二维的复杂结构。现有的中文词向量研究大都止步于汉字字符,没有利用中文笔画序列生成字向量,且受限于统计模型本质,无法为低频、未登录字词生成高质量向量表示。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依靠中文笔画序列生成字向量的模型Stroke2Vec,扩展Word2Vec模型CBOW结构,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替换上下文信息矩阵、词向量矩阵,引入注意力机制,旨在模拟笔画构造汉字的规律,通过笔画直接生成字向量。将Stroke2Vec模型与Word2Vec、GloVe模型在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上进行评测对比。实验结果显示,Stroke2Vec模型F1值达到81.49%,优于Word2Vec 1.21%,略优于GloVe模型0.21%,而Stroke2Vec产生的字向量结合Word2Vec模型结果,在NER上F1值为81.55%。  相似文献   
3.
MOOC与翻转课堂借力于数字化创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重新构筑课堂内外的学习价值,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语言信息工程系“翻译技术实践”课程以北大MOOC建设为契机,采用MOOC与翻转课堂混合的教学模式,拆分课程目标,重构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以此提升课程教学效率,深化学生对翻译技术相关知识的内化与运用。本文探讨了MOOC教学与翻转课堂之间的衔接问题,构建出所谓的“递进式翻转教学”模式,这不但提升了翻译技术教学的质量,也是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文本中,汉字通常连续书写,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割标记,为现代人理解古文乃至文化传承带来许多障碍。自动分词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任务之一。主流的自动分词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分词语料训练,费时费力,古文分词语料获取尤其困难,限制了主流自动分词方法的应用。该文将非参数贝叶斯模型与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深度学习语言建模方法相结合,进行古文分词研究。在《左传》数据集上,该文提出的无监督多阶段迭代训练分词方法获得的F1值为93.28%;仅使用500句分词语料进行弱监督训练时,F1值可达95.55%,高于前人使用6/7语料(约36 000句)进行有监督训练的结果;使用相同规模训练语料时,该文方法获得的F1值为97.40%,为当前最优结果。此外,该文方法还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模型代码已开源发布。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句法、用词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古文句与句之间通常缺少分隔和标点符号,现代读者难以理解。人工断句有助于缓解上述困境,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耗时耗力。计算机自动断句有助于加速对古文的准确理解,从而促进古籍研究以及中华文化的弘扬。除自动断句,该文还尝试了自动标点任务。该方案自行预训练古汉语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并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微调适配。实验表明,该方案优于目前深度学习中的主流序列切割BiLSTM+CRF模型,在单一文本类别和复合文本类别测试集上的F1值分别达到89.97%和91.67%。更重要的是,模型表现出了很强的泛化能力,未参与任何训练的《道藏》测试集上的F1值依然可达到88.76%。自动标点任务仅使用少量较为粗糙的带标点文本训练集时F1值为70.40%,较BiLSTM+CRF模型提升12.15%。两任务结果均达到当前最佳,相关代码和模型已经开源发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北京大学第一批MOOC课程开课教师的访谈改编而来,主要讨论了开课动机、对于MOOC课程的认识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对于大规模开放课程而言,其影响力固然巨大,但是我们更重视的是由此为契机,切实地持续改善校内学生的学习质量。视频录制以及在线课程管理是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但是并不一定需要“豪华”的制作和大规模的投入。以学生学业为核心,探索改善课程的效果,评估课程对于学生学业的改善程度,才是MOOC课程落地的根本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