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2.
目的寻找对环境温度不敏感的损伤特征指标,消除环境因素在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方法应用过程中的影响,准确识别损伤发生和定位损伤位置.方法对静力作用下的结构位移进行中心差分求取结构各节点的位移曲率,将任意相邻三个节点间静位移曲率进行线性组合构建新的损伤指标.利用北京一年的实测温度数据模拟环境温度变化,通过一个简支钢梁的仿真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算例中梁上各节点损伤指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损伤单元相邻两节点处出现正向跳跃,与损伤单元相邻的左右两单元的外侧节点处出现负向跳跃,而更远处的未损伤单元节点处的损伤指标则始终保持在0值附近波动,据此损伤单元得到准确定位.结论利用结构连续位移曲率组合的损伤识别方法可以有效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准确识别损伤发生和定位损伤位置,无需结构健康状态基准数据,具有一定的噪声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将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应用到布敦花铜矿矿区的解释中,首先需建立电磁感应模型,对瞬变电磁场中的二次磁场频率、时间特性进行分析,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程序编写,得出相应的特性曲线图。然后分别计算早、晚期视电阻率和全程视电阻率,得出瞬变电磁场在矿区变化时的视电阻率参数变化,得出相应的数据结论。最后,利用MATLAB的网格化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模拟出瞬变电磁场在铜区时的异常场变化,完成对矿区的解释。从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利用瞬变电磁法解释的结果比利用物探资料进行矿区解释的结果更简单、更精确。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提高了解释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谱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谱聚类算法利用特征向量构造简化的数据空间,在降低数据维数的同时,使得数据在子空间中的分布结构更加明显.现有谱聚类算法的聚类结果多为精确集,而真实数据集中重叠现象广泛存在.基于粗糙集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谱聚类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对谱聚类算法进行粗糙集扩展,使得聚类结果成为具有下近似和上近似定义的、类与类之间存在重叠区域的结构.实验表明,该算法与现有的谱聚类算法相比,稳定性和准确率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改进的碱缩合或酸催化反应,合成了8种类杂芪染料:反式-(2-N-甲基吡咯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反式-MPPSI)、反式-(2-吡咯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反式-PPSI)、反式-(2-呋喃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反式-FPSI)、反式-(2-噻吩基)-(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反式-TPSI)、反式-(4-甲基)-4(4-N-甲基吡啶基)杂芪碘(反式-  相似文献   
6.
不对称五氮齿类卟啉镉的合成及电子吸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报道了几种不对称类卟啉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并对其电子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配合物的0-0跃迁在λmax〉690nm有一个劲旅跃迁的经吸收带,且随π电子数及取代基的不同有着明显差别;在强极性溶剂中,该类配合物可发生H聚集。将跃迁能量,振子强度毛等性质与取代基Hammett常数进行线性相关,揭示了取代基效应对0-0跃迁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分析轻钢门式刚架设计中,支撑、隅撑、檩条墙梁等系统存在的几个结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贵州省盘江矿区某矿131运输巷底鼓严重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揭示底鼓的变形破坏特点及破坏原因。分析认为底板围岩破碎且处于无支护状态,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水理作用导致底板围岩进一步破碎是底鼓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三壳"支护理论,分析其底鼓支护机理,构建了"底板浅部注浆锚杆+深部注浆锚索束+灌浆500mm+U型可缩性支架"的"三壳"治理底鼓技术并成功运用。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的围岩变形分为三个阶段,20d变形剧烈,20~45d较为缓和,45d以后变形趋于稳定,底鼓量最大95 mm,稳定后变形速率0.35mm/d,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支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深井软岩巷道变形大、支护难的问题,以盘江矿区某矿121213工作面运输上山为工程背景,进行深井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变形破坏原因的研究,得出结论:高地应力、围岩遇水易膨胀变形及围岩承载能力难以发挥是造成巷道变形失稳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双套棚灌浆支护技术,设计一种"锚杆锚索+灌浆+双U型套棚"的复合支护方案,即在锚杆、锚索支护的基础上,在围岩外部两架U型棚之间进行高压注浆,强化围岩承载结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双套棚灌浆支护后,巷道顶板、两帮及底板平均变形速率分别为0.55,0.43mm/d和0.36mm/d,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45,115,87mm,巷道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矿141211运输巷进行现场调查和变形监测,采用室内试验、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巷道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巷道变形破坏机制,确定工程地质条件差、围岩强度低,自稳能力差、支护设计不合理,施工不严、高地应力且受水理作用是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基于高阻让压耦合支护、关键部位加强支护、围岩强化阻水支护的围岩控制原理,提出了顶帮锚杆网索、帮角高强锚杆、灌浆400mm+钢管混凝土支架的联合支护方案并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巷道修复后,90d顶板最大变形量108mm,两帮移近量72mm,50d后围岩变形区域稳定,总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