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提高病历档案书写质量。方法:通过比较电子病历档案与传统手写病历档案的医疗文书质量的优劣,质量缺陷的出现情况。结果:电子病历档案的真实性缺陷多于手写病历档案,传统手写病历档案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缺陷的出现率多于电子病历档案。结论:电子病历档案存在复制功能不规范使用、模板粘贴过分依赖、电子签名随意等问题。必须增强责任心,完善电子病历质控系统功能,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管理,才能进一步改善电子病历质量。强化书写证据意识,从而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客观主义认为理性、思维、观念、理解是自主的,不受人的生理机制和物质环境的制约,人类心智是脱离主体的。体验哲学认为概念范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分类,在大脑中形成概念表征的过程,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是体验性的。以"望梅止渴"这一成语为例,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从大脑的传感-传动系统、情态理论、抽象思维、参数化与概念系统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验证概念范畴的体验性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建构和转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口译活动的特点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对源语的思维过程准确理解、重构,其中涉 及诸多变量和个体差异,这些因素导致口译研究者很难针对口译实践中的具体现象进行深入系统剖析,就口译活动中语言策略的使 用揭示元语用意识在语言选择过程中的运作,以及体现这一交际策略的语言手段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说话人和口 译人的元语用意识在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凸显。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语言偏差,这种差异现象被称为语言偏误。三种语言偏误研究理论:行为主义的对比分析、心灵主义的偏误分析和认知主义的中介语研究为语言偏误研究提供多视角的研究范本,但以上理论局限于对偏误现象和过程的分析,没有解释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基于ERP技术测量语言产生过程的实时研究,试图从神经认知角度研究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揭示语言偏误产生的神经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礼仪辞令在国际交往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笔者试作归纳如下:一、请求辞令用于请人帮忙的时候,态度必须谦恭,对求助对象表示敬重。汉语中常用词汇有:恳求、恳请、请求、务请、拜托、烦劳、麻烦、辛苦、劳驾、万望、切望等。如在商贸活动中常用的是:  相似文献   
6.
元认知与认知是人类的认识和思维活动,而元认知是有关认知的认知,是对认知的调节.语言习得是以策略为基础的神经认知过程,听力教学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策略及其水平上的差别.从神经认知视角分析,同化预测、顺应监控和平衡调节等元认知策略可以为听力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英语语法中的替代用法(Substitution),利用三种替代词,即名词性替代词,动词性替代词,和分句性替代词,代替文中相应部分以连接上下文,避免重复。名词性替代词有 one/ones,each,none,all,some,any,either,both 等,动词性替代词有“do”主要代动词,分句性替代词主要有“so”和“not”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