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化工管道的设计过程中常会遇到管道需要热补偿的问题,解决管道热补偿对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保护设备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在管道的热补偿设计中,最经济且安全可靠的方法是自然补偿。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管道设计中,常采用π形、Z形、L形自然补偿吸收管道应力,达到消除热应力的目的。本文结合某LNG管廊改造项目,采用新型补偿形式—W形自然补偿,解决了管道应力超标问题,并成功应用于项目中,减少管道安装施工点1处,节约土建材料及安装费用5.6万元,缩短工期28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服务消息接口的规范性和交互行为的正确性,提出了一种服务消息交互的元建模方法。基于工作流模型对服务进行建模,通过对消息操作模式予以分析,给出了接口形式化表示和接口相容性检查方法。采用推理规则和递归函数刻画消息传递的语义,讨论了服务交互时各种环境的变化情况。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规范服务接口模式,有效地对消息的交互情景进行建模,进而保障服务建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FLUENT软件分析管道插入部件在不同介质流速下的速度场与压力场,获得不同流速下管道插入部件绕流旋涡脱落的频率,进一步明确了插入部件斯特劳哈尔数的取值范围,并通过模态分析获得管道插入部件的固有频率,提出管道插入部件振动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与普通抗滑桩相比,锚杆抗滑桩由于桩顶锚杆的存在,虽可以极大减小桩身内力,但其计算方法目前还不是很完善,因而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介绍了锚杆抗滑桩破坏模式的试验成果,试验在自制的模型箱内进行,模型桩共4根,每根桩顶均布设一个锚杆,加载方式采用堆载,为了获得桩体变形和受力,模型内部设有一定数量的土压力盒、应变片和位移计。从桩体变形和受力来看,桩的破坏主要为塑性弯折破坏,破坏点位于桩前滑面以上,破坏弯矩主要由锚杆拉力、桩背土压力和桩前土体抗力来提供;从锚杆变化曲线来看,锚杆受力并不完全处于轴向受拉状态,而是处于弯曲和轴拉这两种的组合状态,受力主要位于滑面两侧40 cm左右的范围内,应力集中位置大致位于滑面两侧20 cm位置处;从应变分析来看,锚杆钢筋首先进入塑性屈服状态,其次才是桩体钢筋;另外,卸载后,在正的受拉状态下,对于桩体和锚杆钢筋,变形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与往复式压缩机相连的管道设计应满足API618分离裕度要求,这要求管道要有一定的刚度且要充分考虑支架自身刚度。本文重点讨论往复式压缩机的连续敷设的4in出口管道最大允许振动跨度以及管道支架结构的刚度要求,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大型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在地裂缝活动时,穿越地裂缝带的地铁隧道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征:一是作用于隧道的荷载发生改变;二是在隧道底部产生脱空现象。这种脱空现象无论在整体式隧道还是盾构隧道中都会出现。造成隧道在界面上与土体脱空的原因是隧道和周围地层的变形不协调。脱空区域的大小对地铁隧道的变形与内力计算会产生明显影响。在对隧道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隧道变形的4种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长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简支,或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对于整体式短隧道,可以采用外伸梁模型;对于盾构隧道,可以采用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定向支承的计算模型。最后,对脱空条件下隧道数值分析的建模问题进行了讨论。算例分析表明:在数值计算中,对于隧道与土体接触面的界面处理非常关键,否则将造成计算结果的重大误差。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闭式安全阀系统泄放过程中泄放管道内的瞬态不平衡力,建立了泄放管道的三维模型,并使用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对泄放过程中管道内的瞬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了泄放管道内瞬态不平衡力的存在。峰值瞬态不平衡力与弯头间直管段的长度和动载因子有关,其在弯头间直管段的长度等于声波波长时达到最大,当弯头间直管段的长度小于声波波长时,峰值瞬态不平衡力与弯头间直管段的长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土压力盒的特性、工作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通过在混凝土结构模型试验中布设土压力盒,分析结构模型所受土压力,为得出结构的受力模式及变形破坏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