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气象局现有的气象传感器采集气象要素,通过数据采集器,使用GPRS无线传输方式,将气象数据采集到计算机终端.编写软件应用程序,显示气象信息,实现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采集、传输和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华北石炭二迭系煤成气的勘探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绍龙 《石油学报》1985,6(3):11-18
华北地区从早古生代时期至晚二迭世末期,经受几次南北向洋壳对华北陆壳的俯冲消减以及海水侵入,陆壳抬升与沉降频繁,海陆交替频繁,多次出现沼泽环境,给成煤造成有利条件。华北的南部及北部抬升与沉降的幅度不完全一致,但最终是南北部隆起,中部下沉,因此,华北中部是中下三迭统的沉积中心。中、下三迭统与石炭二迭系在发育史上既有不同点,又有明显的继承性。石炭二迭系煤成气之所以与大型三迭系盆地有密切相关,是因为煤层之一次深成变质主要完成于三迭纪末,但三迭系盆地在燕山期及喜山期又遭到了许多新的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已不是原来的盆地面貌,对煤成气进行勘探与研究中,对所有构造运动的影响均应加以考虑。在华北地区一般认为找气最有希望的地区是陇海线以南的南华北,该区煤系地层(太原组-上石盒子组)发育,厚度近千米,煤层累厚10-50米,成气物质雄厚,而北华北煤系地层(本溪组-山西组)厚度不足300米,煤层累厚5~25米,成气物质基础不如南华北煤系地层。  相似文献   
3.
结合南阳一襄樊地区前中生界地层展布情况,对南五盆地石油勘探进程中所获深部反射地震界面的剖面特征及其构造属性进行认真剖析后,发现上白噩统一新生界沉积盖层以下的各反射界面的共同特点是.均表现为逆冲推覆面或上陡下级的犁式断面。文章结合盆地周缘资料对各反射界面的剖面特征及其构造属性作了详细的阐述、论证与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福州市为例,通过建立福州市区域自动站数据异常监控审核系统,对各市县气象局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区域自动站数据实时入库、异常数据监控及审核,为自动站数据传输提供高保障性。  相似文献   
5.
刘绍龙  钱玉森 《移动通信》2010,34(24):80-83
TD-SCDMA Node B设备的绿色节能能力是运营商投资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文章从TD-SCDMA Node B设备基本组成入手,分别介绍了BBU和RRU节电技术,包括RRU时隙节电技术和功放调压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种多光谱和SAR遥感图象的配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配准方法在用于多光谱图象与SAR遥感图象配准时,存在受SAR图象斑纹噪声影响大,手工选取配准控制点(RCP)精度低,利用图象景物特征配准时获取区域和边沿困难等缺点,以Landsat TM图象与JERS-1 SAR图象配准为例,提出了一种利用分类图象形成的二值图象相关寻求配准控制点,并应用表面样条插值以提高RCP精度的多光谱与SAR感图象配准方法。由于在SAR图象分类中利用了斑纹噪声的纹理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指针式频率表基本误差的两种表示方法,并对其间关系、换算以及贯彻统一的表示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在秦岭海盆于印支期关闭,褶皱推覆隆起后的燕山期陆内俯冲、地壳急剧缩短过程中,在先期近东西向大型断裂参与下,由于秦岭,华北陆壳上地壳的强烈挤压,南秦岭各断块以中地壳低速层为主滑脱推覆面向扬子陆壳逆冲、仰冲,北秦岭各断块则沿低速层向秦岭陆壳大规模滑脱推覆,从而在东秦岭地区构成了两个向南逆冲的巨型逆冲推覆构造体系。二者均属前展式推覆类型,文章对其构造特点、形成条件及相关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结合南阳-襄樊地区前中生界地层展布情况,对南襄盆地石油勘探进程中所获深部反射地震界面的剖面特征及其构造属性进行认真剖析后,发现上白垩统-新生界沉积盖层以下的各反射界面的供同特点是,均表现为逆冲推覆面或上陡下缓的犁式断面。文章结合盆地周缘资料对各反射界面的剖面特征及其构造属性作了详细的阐述、论证与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0.
秦岭-大别山是分隔中国南北大陆的重要造山带,对于中国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南襄盆地的阻隔,人们对分处盆地东西两侧的东秦岭与桐柏-大别山是何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利用南襄盆地石油勘探开发进程中的钻井、物探资料,结合盆地周缘地层的岩性、岩相、构造相、古生物、同位素年龄测定、构造关系等资料,分析了前中生界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认为桐柏-大别山实即东秦岭的自然延伸部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