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矿井下运输系统改建中,915皮带系统设置一集中煤仓,为防止堵仓,采用了《煤矿设计》1979年3、4期介绍的曲线形漏斗.此种漏斗不仅从理论上说不易堵仓,且为地面煤仓所证实.该工程1980年初提交施工图,次年4月投产,一年来转载了240万吨煤,煤流均匀,畅通,未发生过起拱堵仓事故,深受好评.煤仓净直径8米,仓壁喷层厚度0.1米,  相似文献   
2.
智能语音技术包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语音识别是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识别系统通常需要建立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神经网络的兴起使声学模型数量急剧增加,基于神经网络的声学模型与传统识别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语音识别的发展。语音识别作为人机交互的前端,具有许多研究方向,文中着重对语音识别任务中的文本识别、说话人识别、情绪识别三个方向的声学模型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尽可能对语音识别技术的演化进行细致介绍,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对目前语音识别的主流方法进行概括比较,介绍了端到端的语音识别模型的优势,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展望,最后提出当前语音识别任务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样品进行检测,提高实验室应对食物中毒快速检测和溯源分析能力。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并对39份粪便和8份食品进行病原培养分离鉴定,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invA毒力基因检测,PFGE及MLST基因分型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与其他地区菌株进行遗传学差异对比。结果 10份患者粪便和6份可疑食物经实时荧光PCR检测均为沙门菌阳性,从39份粪便和8份食品中共分离到31株肠炎沙门菌。PFGE及MLST分析显示31株菌具同源性,表明食物和患者分离菌株基因型别一致,MLST分型显示本次分离株与其他地区优势克隆有同源性,31株肠炎沙门菌均具有invA毒力基因。结论 实时荧光PCR技术应用于食物中毒病原检测,缩短了病原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PFGE及MLST两种基因分型技术可对病原菌进行溯源分析,对于掌握病原菌流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斜面交叉点与平面交叉点是有本质区别的。但过去在设计中是将斜面视为平面进行交叉点计算,然后把所得数据投影到水平面上。此法虽能基本满足施工需要和生产使用,但却未完全反映客观实际,有深入探讨之必要。 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类型的斜面交叉点之斜面图,AB轴线表示正斜面,垂直AB的横线均为水平线,AC轴线表示伪斜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起疑似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为明确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方法对可疑食物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同时对可疑食物和患者呕吐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运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病原菌进行同源性分析,以ELISA方法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肠毒素检测,用PCR方法对肠毒素基因进行分型。结果食物和患者样品中分别分离出2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方法及ELISA方法对肠毒素分型结果显示,其中12株同时存在SEA、SEB、SED、SEE 4种肠毒素及相关基因,PFGE聚类分析显示,其中12株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本起食物中毒事件为具有独特肠毒素表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实验室调查过程中,肠毒素检测结合病原菌溯源分析可以为相关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铝硅镀层热成形钢进行激光填丝焊接试验,研究填充焊丝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拉伸失效机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激光自熔焊条件下,焊缝中平均Al元素含量为1.90%(质量分数),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粗大的δ铁素体,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 340 MPa和1.80%,因δ铁素体与马氏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硬度差(142 HV),拉伸时裂纹源于δ铁素体和马氏体之间的相界面. 在激光填丝焊条件下,焊缝平均Al元素含量降低至0.96%,由于填充焊丝对铝的稀释作用使得焊缝为全马氏体组织,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升至1 510 MPa和4.4%. 因填充焊丝同时对焊缝中的碳也有稀释作用,焊缝中马氏体硬度(491 HV)低于母材中马氏体(523 HV),拉伸时裂纹于马氏体内部萌生并扩展,最终断裂于焊缝.  相似文献   
7.
综采专题讨论已近一年,不少作者踊跃投稿参加讨论,由于来稿内容较为广泛,本期择其中几个意见较多的问题,发表一些见解,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硕  林舟  齐文姗 《福建建材》2014,(11):21-22
现代小户型家居装饰中,隔断以其灵活区分空间,结合审美与实用于一体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当今的设计中。在小面积空间中,隔断作为不同功能分区的媒介,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很好地做到了空间上的隔而不断,通而不透,在保证空间使用和采光透气的基础上还具有很强的装饰功能。本文从隔断形式材质与具体使用中,归纳小户型设计中隔断的优点,供同类设计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一、目前采用的液压支架高度的选择方法 1.根据采高和顶板下沉量正确选择液压支架结构高度,是支架正常工作的一个关键。高度不够,将留煤皮或增加材料消耗;高度过大,则相对地减小了活柱伸缩量,支柱就可能被“压死”。目前支架的最大及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明确了烧结后的陶瓷微球样品的物相组成和晶相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使用该系统制备出的微球烧结后仍具有良好的球形形态及明确的核-壳结构,并且特定组分内部微孔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一系列模拟体内环境的微球浸泡实验系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体外离子释放行为和生物降解速率,研究结果显示该类陶瓷微球经特定层造孔后有快速的抗菌离子释放,并且释放速率可调可控.最后通过与金葡菌的体外共培养抑菌实验及细菌黏附实验等对微球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u10@Mg6-15μm组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优化壳层的多孔结构比单纯提高核层铜离子掺杂率更有利于活性离子释放.此次构建的壳层微孔优化型核-壳结构陶瓷微球,能够帮助解决抗感染离子可控缓释问题并带来长期抑菌的效果,为慢性骨髓炎等临床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