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时频特征难以很好地描述脉搏这类非平稳信号与驾驶员疲劳脉搏样本相对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脉搏信号本征模函数(IMF)时频特征和支持向量数据描述(SVDD)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IMF适合表征非平稳信号和SVDD擅长处理不平衡样本分类问题的优势。首先,将脉搏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然后,提取各IMF时频特征:归一化能量、最大瞬时频率和瞬时幅值平均值;最后,用SVDD分类器对驾驶员疲劳状况做出判别并给出疲劳等级。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2.
YA工区高精度三维是江苏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项目,工区位于高邮凹陷深凹带汉留断层东段。区域内河流分布较多、集镇村庄密集,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对该区地震资料运用了静校正、干扰波去除、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测试、常速度扫描、精细速度分析、随机噪音衰减等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表层结构复杂对资料影响的问题、增强了有效信号,剖面的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受到the Variation Energy Image(VEI)成功的启发,我们将VEI方法应用于对人脸特征进行有效的提取。使用此方法就可以从训练样本中找到一幅特征图。而且这个特征就是差别最大的特征。于是,根据这个特征图,我们去除掉特征图中相对应的像素。使得原来的训练样本,变得更加接近自己类的特征。待测试样本,在进行比较时,也去掉特征图的像素。最后使用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方法得到特征子空间,测试样本投影到特征子空间上的一个最近的L2范数距离,作为分类的标准。提出的方法与传统的LDA方法进行比较,得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本地环境几何结构信息并结合行为识别的粒子滤波器来解决行进中被跟踪目标的遮挡问题。当发生遮挡情况时,先测定目标在环境中的相对位置信息,根据先验知识确定此位置目标的相对高度,进一步确定目标地面着力点的位置坐标;根据着力点的位置确定不同目标分属的相对不同的环境区域;再利用行为识别算法的对不同行为(跑、跳、走等)进行判断;将这些参数结合到粒子滤波器中进行预测跟踪。此时,不同位置区域目标在不同轨道上的粒子权重就会增加,不同特征的行为在运动过程的粒子权重也会增加,从而提高了遮挡情况下目标跟踪的准确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和施工方法的科学性是得到高质量地震资料的基础,这就要求野外施工过程中要严把采集质量关,确保采集得到高品质资料。因此必须采用一套高效的资料品质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用以指导野外生产和后续的室内资料处理工作。介绍了专业监控软件对观测系统参数、物理点位等进行监控,提高了监控的准确性和效率,达到了控制采集质量,提高资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运动与颜色直方图的粒子滤波目标跟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基于运动目标历史速度和历史运动曲线的改进的粒子滤波器设计方案.为了解决运动中的遮挡问题,在粒子评价过程中引入"运动动量因子"来保持在高速运动下原来方向粒子的健壮性,提高了粒子跟踪的准确度.相应的为运动目标建立颜色模型,进一步增加了跟踪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跟踪的效果优于基本粒子滤波器.  相似文献   
7.
热带雨林地区地震采集施工有其特殊性,三维观测系统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地质任务的需要和实际施工的可行性。为此,对目前在西非中部热带雨林地区普遍使用的两种观测系统,在系统属性、采集资料的品质、施工难度和效率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在该类地区选择三维观测系统时应该考虑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设备的维修制度基本有两个体系:一是美国的预防维修制,其中包括日本学习了美国的预防维修制后再改进的生产维修制,另一是苏联等国家实行的计划预修制。对于后  相似文献   
9.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受到the Variation Energy Image(VEI)成功的启发,我们将VEI方法应用于对人脸特征进行有效的提取。使用此方法就可以从训练样本中找到一幅特征图。而且这个特征就是差别最大的特征。于是,根据这个特征图,我们去除掉特征图中相对应的像素。使得原来的训练样本,变得更加接近自己类的特征。待测试样本,在进行比较时,也去掉特征图的像素。最后使用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方法得到特征子空间,测试样本投影到特征子空间上的一个最近的L2范数距离,作为分类  相似文献   
10.
“多初至”现象在不同的地震施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成机制,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在沼泽区激发时,淤泥层的上下震荡在单炮记录上形成若干组多次初至波。淤泥层较薄时采用单深井在淤泥层以下激发,淤泥层较厚时采用试验所得参数进行组合激发,能有效消除“多初至”现象;在水中激发时,为消除气泡效应导致的“多初至”现象,可选择激发深度小于初始气泡的半径;对于可控震源作业中因震源耦合影响造成的“多初至”,应考虑降低驱动幅度或加载力控装置,也可适当加大扫描长度;此外,重视设备维护保养,可避免因设备原因导致的“多初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