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车型后侧围内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形工艺,利用Autoform对其拉延模面进行快速造型和模拟仿真,预测了拉延过程中的开裂、过度减薄和起皱缺陷,之后结合成形结果和相关经验在NX内对模面进行精细化造型设计,然后对优化后的模面进行全工序模拟和回弹补偿。结果显示:经过精细化造型设计后的模面成功解决了拉延时开裂、过度减薄和起皱缺陷,回弹也由补偿得到了控制,其中最大减薄率由之前的0. 405降至0. 22,最大起皱系数由之前的0. 11降至0. 008,最大回弹值由之前的1. 936 mm降至0. 315 mm。最后进行了实冲试验,所得零件经检验合格,证明了模面精细化造型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几种人字门底枢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和摆动试验对比考察了几种人字门底枢材料在水润滑和脂润滑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并进行摩擦磨损机制分析,选出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一些机械性能的测试,为下一步台架模拟试验作准备。研究表明:一种新材料FZ5(3)在摩擦磨损试验和摆动试验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通过硬度测量、拉伸性能等试验表明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3.
精密多工位级进模运动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级进模工作过程的分析,以冲裁拉深级进模为例,采用运动仿真技术,结合运动函数对级进模工作过程进行协调设计,从而确保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的使用寿命。并对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复杂结构运动的协调性是精密级进模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特征的拉延模具结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针对系列产品的拉延模具参数化建模方法。把参数化方法与基于特征的三维建模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模具各部分以参数的方式进行处理,在针对某一几何拓扑关系类似的系列产品中以一典型件建立其参数化模具模型后,可通过修改模具模型特征,产生其他同类产品的相应模具模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椭圆盒形拉延件合理毛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保角变换由圆筒件拉延凸缘区的对数螺线推出椭圆盒形拉延件的滑移线方程,理论证明所求场满足边界条件和正交特性,并且与数值积分法的计算结果相当接近,最后给出了椭圆盒形拉延件合理毛坯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岳陆游  陈炜 《金属成形工艺》2001,19(1):25-28,31
利用变分法和Lanrange乘子法相结合,研究了塑性平面变形问题获得最佳单位上限解的分块模式-对数螺线模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保角变换由圆筒件拉延凸缘区的对数螺线推出椭圆盒形拉延件的滑移线方程,理论证明所求场满足边界条件和正交特性,并且与数值积分法的计算结果相当接近,最后给出了椭圆盒形拉延件合理毛坯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岳陆游 《锻压技术》2000,25(3):48-51
推出一种用于计算金属塑性平面变形问题的上限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Lagrange乘子法研究了获得最佳单位上限解的分块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波纹膜片实心激光冲击成形时膜片的中心部位容易产生反向塑性变形,甚至发生破裂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索了波纹膜片中空激光冲击成形,通过分析膜片成形后的截面轮廓以及厚度分布研究了中空激光光斑对波形膜片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波纹膜片中空激光冲击成形时合适的光斑内径可以有效地减小膜片中心区域的反向塑性变形,使膜片和凹模底部贴合更紧密;并且合适的光斑内径可以有效地改善波纹膜片冲击成形后的厚度分布,避免膜片中心部位厚度严重减薄造成的破裂失效。  相似文献   
10.
以油箱盖板为研究对象,利用Dynaform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油箱盖板的拉深成形过程,分析了板料拉深成形过程中的起皱与拉裂等缺陷,选取模具间隙、冲压速度以及压边力3种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及参数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得出影响油箱盖板最大减薄率的主次顺序为:模具间隙、压边力、冲压速度.此外由方差分析可知模具间隙及压边力对最大减薄率的影响显著.模拟结果表明,油箱盖板拉深成形的最优工艺方案为:模具间隙1.5t,冲压速度3000 mm·s-1以及压边力60 kN,其零件的最大减薄率及最大增厚率分别为13.23%与11.12%.采用拉深模具对优化后的工艺方案进行实验验证,零件的最大减薄率及最大增厚率分别为14.87%与12.64%,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且油箱盖板的成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