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无线电   14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现今网络业务流量的自相似特性,选取具备显著自相似特征的分形布朗运动流(FBM)为自相似流量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网络演算理论的带宽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统计网络演算建模,根据时延与带宽的关系建立出自相似业务流量模型带宽需求的统计模型。通过仿真验证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比有效带宽算法更为优越,得到的带宽估计结果更紧,可以更好地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今网络业务流量的自相似特性,选取具备显著自相似特征的分形布朗运动流(FBM)为自相似流量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优先权的接纳控制新算法.首先,应用统计网络演算对自相似业务的带宽需求进行了更准确的估计;其次,对业务进行优先级标记,对网络中需要保护的重要业务赋予较高的优先级,进行优先强制接纳.通过仿真验证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新算法能给予需要保护的业务更加稳定的接纳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时分多址无源光网络(TDMA-PON)技术缺陷,提出了采用光码分多址(OCDMA)技术构建新型无源光接入系统的方案.通过选择网络节点结构构建环型光码分多址无源光网络(OCDMA-PON),并且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网络传输性能.分析表明:将光码分多址技术的固有安全性和环型网络的拓扑安全性有机结合能有效解决传统光接入网存在的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终端的类型总体上可以分有线和无线两大类。有线类的信息终端又可分为家用信息终端和公众信息终端。无线类大多为移动信息终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传送网技术向光传送网技术的演进.光层的联网能力越来越强,出现了几种光域上的交换技术:光线路交换/波长路由、光分组交换、光突发交换及为解决光分组在传送时出现丢失而重组时出现次序混乱等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新颖的光分组流交换技术。下文将对这几种交换技术及其特点进行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前,自治式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自动导引驾驶小汽车、轮船等领域应用模糊规则控制已经受到许多人的关注,模糊规则的制定与训练是其中之关键所在,该文将模朔规则控制应用在无人机自由编队飞行控制中。在训练模糊规则过程中,常规的BP神经网络法存在学习速度慢、无法结合号家知识以及容易陷入局部最小等缺点,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文中引人了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它足一个结合了补偿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混合系统,由面向控制和面向决策的神经元组成,其模糊运算采用动态的、全局优化运算,学习速度快、学习过程稳定。将其用于无人机自由编队飞行的模糊控制规则进行训练,结果表明用补偿模糊神经网络刘模糊规则的训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WiMAX的概念,WiMAX的职能,WiMAX与802.16技术标准的关系,提出了WiMAX发展的商业路线,预测了WiMAX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以及与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8.
宽带建设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新浪潮,宽带概念正成为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个新“热点”。什么是带宽,窄带与宽带有什么区别,宽带的优势在哪里,本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融合网络中聚合业务的端到端时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聚合流的融合网络端到端统计时延界的新算法.该算法利用MGF(矩母函数)重新表征了网络端到端时延界的MGF形式的概率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算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独立统计复用,对融合网络性能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软交换技术是实现PSTN与IP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其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含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和信令互通。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简化了信令的结构和控制的复杂性,具有对网络业务、接入技术和智能业务的开放性,因此研究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是十分有意义的。这篇文章从软交换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软交换的基本功能和好处、软交换的网络系统结构、软交换的对外接口等内容,最后探讨了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