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曾凡玉 《矿产勘查》2019,(8):1928-1933
洼子铁矿位于山东省莱州市西南部莱州—昌邑铁成矿带上,古元古界粉子山群小宋组中下部富铁岩系控制了铁矿体的分布,矿体形态总体呈似层状,沿倾向呈透镜体状,沿走向呈舒缓波状展布。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少量黄铁矿。铁矿体底部的厚层大理岩是间接找矿标志,磁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其成因为与区域变质作用密切相关的变质沉积铁矿床。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测定传统毛霉型豆豉在不同发酵时期的苯甲酸、苯丙氨酸和β-苯丙烯酸(肉桂酸)的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以研究苯甲酸在传统毛霉型豆豉的发酵生产中的形成机理,揭示传统毛霉型豆豉中苯甲酸在非人为添加情况下自然存在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制曲2d(S3)时,苯甲酸含量为2.43mg/kg,随后其含量不断增加,到后发酵215d(S14)时,达到37.23mg/kg;而苯丙氨酸含量也由原料大豆的4.89mg/100g增加到了S14(后发酵第215天)中的272.23mg/100g;中间产物β-苯丙烯酸在制曲阶段含量较高,在后发酵阶段逐渐减少,并且其在制曲阶段含量较大时苯甲酸增加趋势明显,在后发酵阶段含量较小时苯甲酸含量增加趋势不明显;同时催化苯丙氨酸转化为β-苯丙烯酸(肉桂酸)这一反应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在制曲阶段较强,在后发酵阶段逐渐减弱。在后发酵阶段人为添加β-苯丙烯酸后通过动态检测得出苯甲酸、β-苯丙烯酸含量呈现一升一降的结果。因此可以得出,传统毛霉型豆豉中苯甲酸形成的机理可能为:大豆中的蛋白质首先部分水解为氨基酸,其中的苯丙氨酸在PAL的催化下转变为β-苯丙烯酸,β-苯丙烯酸在一定条件下最终氧化形成苯甲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深度强化学习的取得了飞速发展,为了提高深度强化学习处理高维状态空间或动态复杂环境的能力,研究者将记忆增强型神经网络引入到深度强化学习,并提出了不同的记忆增强型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记忆增强型深度强化学习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根据记忆增强型神经网络类型,将记忆增强型深度强化学习分为了4类:基于经验回放的深度强化学习、基于记忆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基于情景记忆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基于可微分计算机的深度强化学习.同时,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了记忆增强型深度强化学习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另外,给出了深度强化学习常用的训练环境.最后,对记忆增强型深度强化学习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