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基于方位量测的异类传感器航迹关联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基于方位量测的航迹关联函数,找出最近邻的异常传感器航迹时,采用硬决策方法进行异类传感器航迹关联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关联方法具有很高的正确关联概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模糊理论对城市路网和快速公路交通进行实时分散协调控制。把路网和快速公路作为一个大系统,子系统为路网中的各个交叉口,每个子系统有一个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它自己和相邻子系统的交通流信息来动态管理绿灯相位及绿灯时间。控制器有三个模块组成:相序选择模块,绿灯判断模块和相位切换模块。控制器的控制目标是保持快速公路主线密度均衡和路网内各车辆平均延误时间最短。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鱼雷不能准确地进入尾流问题,对线导+尾流自导鱼雷攻击过程中过去方位法的导引问题进行研究。介绍过去方位导引法,选择进入点,在考虑导引间隔的基础上对过去时间进行修正后,将鱼雷导向过去方位线。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不管目标如何机动,都能将鱼雷准确地导入到指定尾流进入点。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尾流自导鱼雷两雷齐射时的射击诸元,对尾流自导鱼雷双雷齐射射击进行优化研究。介绍尾流自导鱼雷齐射组织方法,建立尾流自导鱼雷两雷齐射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响尾流自导鱼雷齐射使用的约束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射击诸元优化解算方法,并给出具体的优化解算模型和详细的解算流程图。结果表明:基于尾流自导鱼雷双雷齐射的数学原理兼顾工程实现时的弹道约束,充分考虑其作战需要,能为尾流自导鱼雷齐射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能源技术的发展,无人潜航器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在分析了无人潜航器水下侦察搜索、反水雷战、水下诱骗战应用的基础上,提出潜艇采用线导方式控制双无人潜航器进行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方法,并分别通过图解法和计算法分析了其解算的原理。该方式只需探测目标的方位信息,降低了目标其他要素探测的难度,不仅增加了潜艇的探测距离还利于潜艇隐蔽,这对水下无人潜航器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程技术等因素对尾流自导鱼雷进入目标尾流的角度有限制,该进入角的限制对尾流自导鱼雷的作战使用及其极限射距都有影响。提出了一种规划尾流自导鱼雷弹道来满足进入角要求的方案,有无需弹道规划和需要弹道规划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尾流自导鱼雷极限射距的近似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有效,能够满足潜艇攻击决策的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8.
遗传算法在解算反舰导弹火力分配问题时,具有解算结果最优或次优,但由于解算过程中会产生过多不满足约束条件的染色体,导致该算法解算时间比较长,不能满足反舰导弹作战使用时对火力分配问题的实时性要求;为了提高解算效率,文中依据反舰导弹火力分配问题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序号的遗传编码方式,并给出了详细的编码过程模型,提高了遗传算法在多型反舰导弹协同攻击多目标情况下的火力分配解算效率;最后,通过实例论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线导鱼雷攻击过程中,当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目标舷角很小时不利于鱼雷捕获目标,为解决该问题,阐述了蛇形弹道搜索的概念,提出了2种线导鱼雷蛇形弹道搜索使用时机。建立蛇形弹道搜索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线导加尾流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小目标舷角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鱼雷捕获目标尾流的概率,为解决进入尾流舷别不确定给攻击带来的问题,又提出了利用尾流自导加声自导攻击目标的组合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保证鱼雷命中目标概率;采用线导加声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目标方位无效情况下可以有效扩大鱼雷机动范围,捕获目标概率要高于直航搜索捕获目标概率。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反潜机雷达搜潜特点,从有效搜潜面积入手建立了离散搜索方式下反潜机雷达搜潜效率的数学模型,并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了简化,使之更便于计算。该模型为潜艇海上作战灵活规避反潜机雷达搜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保持潜艇隐蔽性有较大的战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