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液相萃取法,通过四氢呋喃从水相中萃取出硅酸,经有机醇共沸蒸馏,制备了表面酯化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醇分散液,其外观透明、均匀稳定,二氧化硅含量可高达35%,达到纳米级分散。研究了在少量纳米二氧化硅作用下,纳米复合聚酯涂膜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少量纳米SiO2能提高涂膜的硬度、耐磨性和紫外吸收性能,不影响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回收再利用效率低、回收组分单一的问题,采用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催化剂乙酰丙酮锌和环氧树脂,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的类玻璃环氧高分子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经乙二醇参与酯交换反应,在180℃温度下对复合材料进行闭环回收.对原树脂、碳纤维和CFRP以及回收后的树脂、碳纤...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储层解释与评价的核心之一就是孔洞识别及参数定量计算。目前孔洞识别及参数定量计算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主要采用基于OTSU图像分割算法提取孔洞目标,在灰度直方图存在多峰、图像存在暗点干扰等复杂背景时,孔洞难以精确提取;另一方面,主要利用孔洞轮廓坐标计算孔洞参数,存在速度慢、计算量大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文中提出了OTSU结合分水岭的图像分割算法,有效地从复杂背景中提取孔洞目标;同时,研究了孔洞编号标记算法、轮廓追踪算法,利用Freeman八方向链码储存轮廓信息,根据链码快速计算孔洞面积、周长、面孔率等参数,有效地节省内存空间,提高运算速度。实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复杂背景下有效地提取孔洞,较快地计算孔洞参数。  相似文献   
4.
随着产品设计结构的复杂化,产品质量要求的精密化,交付进度的及时化,要求数控技术也要朝着高速度、高精度、复合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机械加工领域的发展趋势就是让那些复杂的零件加工更加高效,这也促使多任务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描述数控加工现状及GibbsCAM软件的特点,结合GibbsCAM在多任务机床编程中的技巧,论述了GibbsCAM软件在提高多任务机床加工效率、挖掘数控机床潜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主从式熨烫机自动控制系统 ,给出了系统的硬软件设计与实现 ,其中DMF5 0 174显示模块和TL5 49串行A/D转换器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6.
全固态可充锂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受到负极锂金属表面形成的枝晶影响。研究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金属锂电极表面枝晶形成的方法。利用等离子体处理隔膜表面,在表面接枝上磺酸基,可以有效地稳定金属锂/隔膜界面,抑制枝晶形成,有效提高锂金属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基于局域微电池模型提出了这种枝晶形成被有效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甲基丙烯酸(MMA)接枝到聚丙烯(PP)隔膜表面对金属锂界面稳定性的影响.未处理的PP隔膜,界面电阻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约45d后达到稳定值;接枝MMA后,界面电阻在放置初期很快达到稳定值,约为320 Ω·cm2,稳定一段时间后,增大到新的稳定值380 Ω·cm2.分析了隔膜表面接棱MMA对天然石墨电极界面阻抗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缩短交货时间。工艺管理是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的纲领,强化发挥工艺管理的作用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保证质量的一致性,为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建高楼山隧道是通达陇南市及四川省九寨沟的控制性工程,项目具有“三高一大”的特点,是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特长公路隧道的典型代表。以现场两种岩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冲击岩爆实验系统并设定不同应力路径,首先进行了岩爆实验全过程分析,而后对比研究了板裂屈曲型岩爆实验碎屑(岩爆碎屑1)、爆破冲击型岩爆实验碎屑(岩爆碎屑2)和现场收集的不知类型的岩爆碎屑(岩爆碎屑3)的质量、尺度分布及形状分形维数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爆实验图像变化过程,深化了对不同类型岩爆碎屑成因及岩爆机理的认识。结果表明:(1)板裂屈曲型岩爆和爆破冲击型岩爆区别在于破坏主导机制不同,一种为张拉破坏主导,另一种为张剪破坏主导。(2)岩爆碎屑1以中粒、条板状碎屑为主,在长度方向上更容易破碎,且质量远大于岩爆碎屑2,这与竖向应力集中形成板裂化结构的板裂屈曲型岩爆孕育机制密不可分。(3)动载的介入使得岩爆碎屑2受剪切作用明显,因而在厚度方向的破碎更容易且破碎程度更高,形成以粗粒、片状碎屑为主的碎屑,该类型碎屑在现场岩爆中由于质量较大、体积较大、弹射距离较远,因此危害性可能更大。(4)通过上述比对分析,可基本判定岩爆碎屑3对应的岩爆类型为爆破冲击型,且片状、“V”形特征碎屑为该类型岩爆特有的碎屑类型。   相似文献   
10.
DECT的发展和应用金蜂通信公司李志虎1993年底,基于DECT标准(数字式欧洲无绳电信标准)的商业无绳电话系统首次亮相。自此,DECT系统在全欧洲不断被认可和安装。在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亚太区,南、北美洲也饶有兴趣地关注着DECT的发展。就象GSM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