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为改善我国华南地区土壤黏性大、渗透性差的问题,研究华南地区土壤与落地灰、砾石、沸石、海砂、草根和枯树叶等多种材料的改良配置,测试不同重量配比下试验土壤的渗透性,获取不同有机、无机材料对典型土壤自然入渗能力的改善效果(包括各种材料的单独作用和择优性混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单材料试验中,低重量配比的草根和枯树叶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分别为0.178 mL/s和0.163 mL/s,且有机材料的改良效果优于无机材料。高重量配比的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试验土壤分别在重量配比为40%和60%情况下,峰值入渗速率达0.338 mL/s和0.717 mL/s,在同重量配比的所有材料里具有最佳入渗效果。多材料混合试验中,枯树叶、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相结合的试验土壤实现最佳入渗效果。研究成果为改善华南地区土壤渗透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河一策"方案实施工作是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河湖治理与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结合文教河治理和管理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国家、海南省关于实施河长制"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提出了文教河治理与管理保护措施建议,为海南省河湖治理及管理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愿景。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我国华南地区土壤黏性大、渗透性差的问题,研究华南地区土壤与落地灰、砾石、沸石、海砂、草根和枯树叶等多种材料的改良配置,测试不同重量配比下试验土壤的渗透性,获取不同有机、无机材料对典型土壤自然入渗能力的改善效果(包括各种材料的单独作用和择优性混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单材料试验中,低重量配比的草根和枯树叶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分别为0.178 mL/s和0.163 mL/s,且有机材料的改良效果优于无机材料。高重量配比的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试验土壤分别在重量配比为40%和60%情况下,峰值入渗速率达0.338 mL/s和0.717 mL/s,在同重量配比的所有材料里具有最佳入渗效果。多材料混合试验中,枯树叶、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相结合的试验土壤实现最佳入渗效果。研究成果为改善华南地区土壤渗透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相关部门针对广州市中心城区暴雨条件下应急管理能力,采用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通过现状排水管网等资料建立模型并根据实测降雨及液位监测数据进行参数率定。率定后再通过另一场实测降雨对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所建模型能对该研究区域的排水情况进行较准确地模拟。采用Python语言将建立的模型嵌入ArcGIS,实现城市径流在线实时模拟,建立内涝预警系统,模拟结果直接在ArcGIS中展示,便于制定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5.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与实际运营效果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本文以国内某高校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为例,介绍了基于教育新基建的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内容,分析研究了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从工程建设角度提出了适应实际工程的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及框架,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分期实施的思路,整理并总结了一套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基建工程建设相融合的新校区建设分工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校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降雨预报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临近预报可以为实时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信息。对目前降雨短时临近预报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基于探测数据外推、数值模式、统计学习3种常用方法的最新进展。基于探测数据外推的算法对于短时间和小范围内的降雨预报效果较好。数值模式强调物理过程,能全面分析和模拟大气环流场和降雨系统演变过程。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于统计学习的算法在降雨短时临近预报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