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止非法拷贝技术是计算机安全技术特别是加密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磁道接缝为基础,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一种特殊的加密技术——磁道接逢软件加密技术。 一、综述 防拷贝软件的可靠软加密通常由下面三步组成:1.寻找当今技术不可控制的可靠随机量,制成可读取的参量。2.根据读取的参量值,制作建立在随机数基础上的密码。3.在源程序中编制具有有效反跟踪措施的  相似文献   
2.
朱振东  林平卫  孙朝阳  白本锋  王雪深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5):20220214-1-20220214-7
微腔光频梳,又称微腔梳,是通过腔内四波混频过程产生的一种高相干宽谱的集成光源,有着优异的时频特性,可用于超精密分子光谱、相干通信、激光雷达、轻型化装备等测量应用,是基础科学、计量学及军事装备的重要工具,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报道了一种集成氮化硅(Si3N4)微腔光频梳器件制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方法平衡Si3N4的应力、厚度和化学计量之间的矛盾,以满足反常色散和减少双光子吸收的要求。利用这种改进的大马士革工艺微结构降低Si3N4厚膜的应力,减少应力缺陷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现高品质Si3N4薄膜的可控制备。在微腔刻蚀工艺中,采用30 nm氧化铝牺牲层补偿掩模抗刻蚀能力,实现微环和波导侧壁粗糙度小于15 nm,满足了微腔高Q值的要求。经双光泵浦测量得到1 480~1 640 nm波段内的宽光谱高相干克尔光频梳。  相似文献   
3.
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新一代国家时间频率基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4#冷原子喷泉钟自2003 年8月起已经稳定运行6个月,并于2003年9~12月期间完成了系统频率偏差评定.文中介绍NIM4#钟的喷泉实验、微波频率锁定和对其主要频率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和分析表明,NIM4#钟频率稳定性达8×10-13τ-1/2,复现性达5 ×10-15,频偏评定不确定度达8.5 ×10-15.作为旁证,NIM4#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原子时TA(NIM)进行了120天比对,频率偏差在误差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MM)研制新一代"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国家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的进展实现了从磁光阱(MOT)过渡到光学黏胶(OM)装载-冷却铯(Cs)原子,利用飞行时间(TOF)法记录到信噪比优于40的原子云荧光信号;原子经后冷却达到(10~20)μK;用光学黏胶从铯蒸气直接获得了冷原子云.并给出了对实验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使MCS—51单片机系统高可靠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塞曼效应与饱和吸收相结合的技术提取激光频率误差信号的方法,利用数字PID控制技术,伺服反馈于DFB激光器的电流调制端实现慢环控制,模拟PI反馈于激光器FET电流控制端,实现快环控制,从而实现DFB激光器的稳频和线宽压窄。系统的激光频率锁定在铯原子D2饱和吸收谱线F=4→F’4,5交叉线上,频率峰-峰(p—p)起伏约为1.6MHz,相对频率起伏为4.5×10^-9,满足小型喷泉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制NIM5铯原子喷泉钟系统,在PLL锁相环路、100 MHz干涉开关和倍频链路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微波综合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介绍了微波综合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利用氢钟提高综合器的长期稳定度、采用微波干涉开关抑制微波泄露频移,以及通过DDS提高综合器的准确度.测试结果表明,该微波综合器在谱纯度、相位噪声和稳定度等指标上均满足设计要求,具有模块化程度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NIM5铯原子喷泉钟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叙述了用于NIM4#钟电子测控系统的PC软件的功能及时序控制系统、声光调制器驱动源、微波综合器和微波接口箱的功能和硬件设计。最后较详细叙述了NIM4#钟数据采集与频率闭环控制比对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原子时标TA(NIM)是一个独立时标,其频率由NIM5铯喷泉基准驾驭。产生时标的主钟是一台主动型氢原子钟,铯喷泉基准定期对其测量和校准。时标算法通过预估氢钟将来的频率,补偿过去预估频率与校准频率之差,并评估无校准数据期间的氢钟频率,最终尽可能实现TA(NIM)的频率与NIM5铯喷泉基准保持一致。2007年8月,TA(NIM)开始试运行,2008年6月正式运行。1年多来的数据分析表明,TA(NIM)运行连续可靠,与TAI间的时间稳定度(5天)达到1.2 ns,相对频差为2.0×10-15。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光纤时间传递系统中存在的远距离传递准确度低的问题,分析了环回法、双纤双向时间同步、双向波分复用、双向时分复用四种主流的高精度光纤时间传递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单信道时频传递装置。该装置采用电学相位补偿法实现频率传递同步,采用环回法与时分复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时间传递同步;使用1 秒脉冲(Pulse Per Second, PPS)和100 MHz共同标记时刻信号,其中1 PPS作为时刻粗标记,100 MHz作为时刻细标记,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经实验证明,单信道时频传递装置的不确定度约为13 ps,能够满足现有光纤时频同步网计量校准的要求。该装置在多级时间传递同步、光纤时频同步网计量校准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建设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授时体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