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20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雷电冲击电流测试系统,方法 用无感电阻网络分流器测量雷电冲击电流,并进测量重复性、线性度试验和阶跃波响应试验。结果与结论 所研制的无感电阻网络分流器符合国家标准GB/T7626.5-1999和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000-4-5的要求,且可用于KV级脉冲大电流的测量和雷电浪涌(冲击)模拟器短路电流的波形校准。  相似文献   
2.
静电动态电位测试仪广泛应用于人体等静电电位的测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利用数据采集卡,对静电电位动态测试仪进行了升级改造,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数据处理;用LabVIEW软件编写了应用程序,可自动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实现了静电动态电位测试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3.
地球同步轨道环境下外露介质深层带电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可导致航天器外露介质深层带电,从而对航天器的可靠运行带来潜在威胁。为了考察介质起电规律和最终评估深层带电危害,基于电荷守恒定律,建立了介质深层带电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求解,实现了对外露介质深层带电的时域3维仿真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介质电导率受辐射剂量率、强电场和温度的影响。对典型的天线支撑介质结构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地球同步轨道环境下外露介质面临着严重的深层带电与介质击穿放电威胁,环境温度是影响外露介质内带电的关键因素。天线支撑结构的局部数10 MV/m以上强电场和10 KV以上高电压,很可能成为航天器表面放电或关键部位功能失常的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某型静电电位动态测试仪可对静电导体和人体产生的静电电位进行实时的采集并输出模拟信号.在原有硬件基础上,加装数据采集卡,使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数据处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用LabVIEW软件编写应用程序,可自动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实现了静电动态电位的智能化测试.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三极管电磁脉冲损伤功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硅微波低噪声三极管2SC3399进行方波电磁脉冲效应实验,主要研究三极管在方波电磁脉冲作用下造成损伤的损伤功率表达式,通过对损伤功率进行统计分布,发现三极管损伤能量值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织物的引燃性能在不同环境下会有所不同,纯氧环境中较小能量的静电放电可能使织物燃烧而引起火灾。为研究织物的防静电性能,设计了高压纯氧环境静电引燃性测试装置,并测试性研究了纯氧环境下的静电放电的引燃性,分析了纯棉织物静电放电引燃性测试中的影响因素—氧气压力和编制工艺。3种纯棉织物引燃性的对比得出最易点燃的纯棉制品为纯棉手套,采用Bruceton法求得的纯棉手套在纯氧环境下最小点火能为106.4mJ。实验研究得出的结果是织物的静电放电引燃性最低能量—最小点火能随氧气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且与织物的辅助材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频小功率硅双极器件ESD潜在失效的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多集中于研究MOS器件和GaAs器件的静电放电(ESD)潜在性失效,而对高频小功率硅双极晶体管的静电放电潜在性失效则研究较少.为此,参考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选择采用高温反偏法、低频噪声法以及电参数测量法来对高频小功率硅双极晶体管静电放电潜在性失效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研究.通过详细比...  相似文献   
8.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混响室进行时域建模仿真,结合快速Fourier变换(FFT)可得到混响室的宽频响应,但由于混响室本质上属于高品质因数(Q)的谐振腔体,仿真时往往遇到计算时间冗长的问题。为克服该问题,基于腔体储能衰减规律,推导出了混响室内电场强度衰减与Q值的关系式,实现了混响室损耗后处理方法。该方法可预估混响室时域仿真所需的时间步数,由一次无损耗仿真结果,可实现混响室在不同损耗程度下的数值模型快速计算。对实际混响室进行数值建模,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仿真发现:混响室的场均匀性随工作频率增大而变好,而当损耗程度大于实际情况时,场均匀性会出现一定恶化。该处理方法为混响室和其他电磁腔体的时域3维全波快速仿真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内部互连导线间距越来越小,器件更易在静电作用下受到损害。为提高印制电路板(PCB)在实际应用中抗静电放电(ESD)和电磁脉冲(EMP)的能力,制作了一种高分子电压诱导变阻膜,将其嵌入PCB中形成脉冲吸收网络,使全板具备抗瞬变脉冲能力,实现对ESD和EMP的全系统防护。ESD防护实测结果表明,对比普通PCB,全抗脉冲PCB对静电脉冲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释放效率;传输线脉冲(TLP)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电压诱导变阻膜的PCB中每一点都具有过电压脉冲吸收能力,电流泄放能力可达50 A以上。  相似文献   
10.
对空气式静电放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改善空气放电模拟方法,用静电放电模拟测试装置研究了IEC标准规定的空气式静电放电的放电特性。通过手动方式使充电后的放电电极快速靠近电流靶获得空气静电放电事件,放电电压具有2~20 kV较宽范围的电压电平和正负电压极性。利用Agilent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了空气静电放电放电电流的上升时间、峰值以及耦合到自制的金属半圆环上的峰-峰值电压,并记录了放电电流和耦合电压的波形。通过分析和比较测量结果研究了测量参数随放电电平的变化趋势。空气放电电流的特性与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IEC 61000-4-2对接触式放电的规定类似,耦合电压与放电电压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实验表明在一定电压范围、电极速度可控时可能获得空气放电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