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油/水界面上电化学研究用的四电极循环伏安仪。它是在FA—1型循环伏安仪的基础上,参考Koryta等人的线路,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制成的。用0.01M LiCl为水相基础电解质,用0.01M二卡宝钴酸四丁铵(TBADCC),0.01M四苯硼酸四丁铵(TBATPB)或0.005M四苯硼酸四苯鉮(TPAsTPB)为硝基苯相的基础电解质,记录了四甲铵离子(TMA~+) 在水(W)/硝基苯(n)界面上可逆转移的循环伏安图及扫描速度和TMA~+浓度对伏安曲线的影响,考察了仪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的扫描电平显示电路可显示电化学测量中常用的斜波电压的极性和扫描状态。为了提高稳定性和满足油/水界面电化学研究的需要,电路中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和自动切换装置,当三角波电压的绝对值幅度大于2.5伏时,保护线路自动封锁,不予显示;绝对值幅度大于0.5伏小于2.5伏的三角波电压直接显示;小于0.5伏的三角波电压经放大后再显示,该电路可作为各种电化学仪器的显示单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水/硝基苯界面上无取代基冠醚12—王冠—4、15—王冠—5和18—王冠—6推动锂、钠、钾和铯四个碱金属离子从水相向硝基苯相的转移。证明了离子转移过程按后行络合反应推动的机制进行,并估算了实验条件下硝基苯相中冠醚—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4.
极谱法很适于作为物质浓度的长时间连续分析,因为极谱分析中具定量特征的极限电流可被直接用为指示信号,由记录出被测定物质的极限电流测出物质的浓度。普劳哈斯卡(R.Prochazka)虽在1933年即已装置了第一个极谱自动分析器(检查水的纯度),但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发表的有关文章约70篇。不仅在实验室内应用,同时也直接应用于控制生产过程。一些极谱自动分析器的商品亦已出现。装置一个极谱自动分析器的主要关键在于: (1)要求合适的指示电极:保持极限电流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波兰凱米拉(W.Kemula)于1952年把色层法与极谱法联用并定名为色层极谱,他们一直进行着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自已的学派。实际上,色层极谱与离子交换极谱可以认为是极谱自动分析的特例,不过对指示电极、参此电极等方面的要求没有后者严格,只是把流经色层柱(或离子交换柱)的溶液接在适于自动分析的电解池中进行短时间的连续记录。用极谱法可以直接记录出色层法(或离子交换法)的前流分析、洗脱分析和置换分析曲线。我们试用了滴汞电极为指示电极,层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将电压加在能得出各离子的极限电流处,追踪记录在流经柱子前后过程中硒、碲、铜、镉、铅等离子极  相似文献   
6.
硅是非极谱活性物,用极谱法直接测定硅是不可能的,但钼酸根与硅酸能形成极谱活性的硅钼杂多酸。Fogg等提出了甲基乙基酮存在下形成的硅钼杂多酸络离子,在柠檬酸溶液中,于滴汞电极上,分别在-0.35伏和-0.50伏(对饱和甘汞电极)产生两个导数脉冲极谱峰,第一峰可用于硅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前文我们对硝酸根和亚硝酸根在无铵含镱(Ⅲ)醋酸缓冲溶液中的脉冲极谱进行了研究.硝酸根、亚硝酸根和羟胺的极谱性能多分别在铵离子及变价和多价阳离子存在下进行.我们用脉冲极谱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分辨能力好,发现在缓冲溶液、非缓冲溶液,在铵离子和镱(Ⅲ)存在下,随着硝酸根、亚硝酸根、羟胺分别存在和共存下能得到一个和多个脉冲极谱峰,对产生这些峰的机理和电极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聚丙烯酰胺不仅是石油工业中的重要助剂,由于它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而应用于食品、洗煤、环境保护和饮水净化等工业,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丙烯酰胺是剧毒单体,对于聚合物中的单体含量,按国内外规定标准在1%以下,这对聚合过程及其产品检验提出严格的要求。目前,除了用溴滴定法外,还有用极谱法和光谱法进行一些研究。本工作对聚丙烯酰胺中微量单体的极谱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极谱分析的条件,提出了简便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安培、线性扫描、方波、吸附溶出伏安法、库仑法、电导和电势法、电化学发光、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方法在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中的应用,并指出了电化学检测微全分析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刚才,陆婉珍院士和方肇伦院士作了很生动的报告,我的这个报告实际上是对他们两位的补充,也是证明和支持他们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