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无线电   9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存在部分遮挡的人脸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异值区域消除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由训练人脸图像得到平均脸图像,并将测试图像与平均脸图像作差值运算得到误差人脸图像;然后,对误差人脸图像进行分割得到测试人脸图像存在的遮挡区域,并将测试图像和训练图像的相应区域予以去除以形成新的测试图像和训练图像;最后,采用线性回归分类或稀疏编码分类方法实现人脸识别。与同类方法比较,本方法计算相对简单,展现了较好的识别性能提升。基于Yale B和AR标准人脸数据库的仿真测试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张达运  汪汉新 《计算机工程》2011,37(11):283-284
为减小传统的通过编写大量代码来调用Linux内核及驱动接口进行测试的编程难度,缩短测试周期,采用将Lua脚本语言载入Linux内核并使用脚本语言进行内核及驱动测试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一种简易Linux内核驱动测试工具。实验结果表明,该工具所占用的Linux内核空间小,使用灵活方便,可对内核及驱动模块进行准确有效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PSpice9.2的电子电路最优化设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用电路仿真软件OrCAD/PSpice9.2优化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一种电路最优化设计的方法,并结合具体电路实例,阐述了用该方法对电路进行最优化设计的具体步骤和仿真过程,给出了最优化设计的结果,实践证明该方法在电子电路的最优化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Turbo码作为一种新颖的信道编码,可以获得接近香农理论极限的性能,IMT-2000已经将Turbo码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传输高速业务数据的信道编码标准之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在衰落信道下Turbo码的实现模型,并探讨了Turbo编、译码器的设计及其算法,最后用MATLAB语言完成了算法的仿真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的无线衰落信道中,Turbo码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编码增益,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衰落、抗干扰能力,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Turbo-CRC码的设计与仿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Turbo码的迭代译码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Turbo-CRC迭代译码的设计方法,可以在不降低译码性能和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平均迭代次数和译码延时。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AWGN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Turbo-CRC译码的平均迭代次数可以分别减小20% ̄45%和10% ̄15%,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Spice的参数扫描分析、优化分析和蒙特卡罗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子电路进行最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电子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并以带通滤波器电路为例,给出了应用该方法实现电路优化设计的仿真过程,实验表明优化设计的结果完全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该方法在优化电路设计中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以软交换为核心完全遵循下一代网络分层结构特点的多媒体会议系统模型,实现了控制、业务与承载相分离。会议应用由业务层的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实现,呼叫控制功能由软交换完成,业务媒体流由IP网络承载。实现的原型系统由基于Tomcat开发的Web服务器、基于MOBICENTS开发的会议服务器、支持MSCML(Media Server Control Markup Language)协议的媒体服务器及软交换组成。经测试说明了系统架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图的分布式变分稀疏贝叶斯压缩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因子图的分布式变分稀疏贝叶斯压缩感知算法。该算法利用因子图和变分方法将全局感知问题分解为简单的局部问题,通过认知用户邻居间的置信传播实现“软融合”,使每个认知用户能够获得全局最优估计。且充分利用邻居间传递的信息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二维相关性,提高认知用户在低信噪比下的感知性能。同时,算法在迭代过程中自适应地删除不收敛的超参数及对应的基函数,降低通信负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采样率和低信噪比下有较好的感知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软交换的教学实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交换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换原理”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软交换和SIP协议等已成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以软交换为核心的分布式会议系统。该实验系统中的会议应用由业务层的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媒体服务器实现,呼叫控制功能由软交换完成,业务媒体流由IP网络承载。  相似文献   
10.
朱翠涛  董坤  汪汉新 《光通信研究》2006,32(3):13-14,60
与会者及设备在地理上多处分布的大规模多媒体会议系统的一个重要设计思想就是要提高会议管理架构的可伸缩性.文章介绍了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多媒体会议分布式管理架构的设计,并将策略管理技术引入到分布式管理架构中,从而为解决会议系统的缩放性、扩展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