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欠平衡钻井是天然气钻探最有效的钻井工艺技术之一,在大港、大庆油田等勘探区域成效显著.欠平衡钻井过程中,气层钻开后,气测井的背景值大幅抬高,甚至达到饱和状态,导致后续气层无法识别.在分析气测井技术局限性的基础上,针对欠平衡钻井工艺的特点,探讨了通过对岩屑进行破碎、脱气和含气分析,对地层含气情况进行识别和评价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王树学 《清洗世界》2020,36(6):17-18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使用,在节约用水、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随着该系统使用时间的增长,容易出现管道内壁结垢、腐蚀等一系列问题,一来是严重影响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效率,二来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必须要采取阻垢和缓蚀措施,延长使用寿命和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本文首先概述了导致循环冷却水系统出现结垢与腐蚀的常见原因,随后就阻垢与缓蚀的具体措施展开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技术的进步已可对C1到C9的烃类进行分析、定性、定量以及数据处理及参数应用,分析结果包括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四大组分103个色谱峰,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探井的储层含油气性评价,开发井的含油气性及水淹层评价,以及气井的气层、气水同层、水合气层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对文中油田文220块的轻烃分析对储层含油性评价为区块后续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含气系统与成藏机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研究,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划分为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登二段、登二段-泉一段和泉二段、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泉一段、泉二段3个含气系统,指出这3个含气系统形成于不同时期,其形成时期和演化对天然气运聚成藏和成藏模式有控制作用,认为该区深层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是气源、盖层、断层和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6.
超大容量双电层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的测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利用时间常数法、恒流充电法及恒流放电法测静电容量 ,详细列出了不同容量值时的测试参数。三种测试方法比较表明 :时间常数法简单实用 ,恒流放电法和恒流充电法准确。同时介绍了等效串联电阻及漏电流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策  王树学 《录井技术》2000,11(1):37-39
现录井仪器种类多,采集的数据格式不统一,不能用常用的通用软件打开,。使用录井数据不便利。该系统就是把SQC-882气测录井仪、SLZ、SDL-9000、SK-2000综合录井仪的数据格式转化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探数据库的标准格式,上网共享,为录井仪资料的应用人员节省时间,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文中油田投入开发以来,随着出砂的加剧和地层压力变化,套损井逐年增加,套管的损坏严重影响采油井正常生产及措施实施,目前已经成为了文中油田各个油藏开发管理区块后续开发和治理所必须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根据井下工具的受力状态进行疏松砂岩地层出砂因素对套管损坏机理探讨,以东濮凹陷文中油田历年井况大调查套管损坏资料为依据,在对出砂油井套管损坏形态、层位与射孔状况、岩石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对疏松砂岩出砂、上覆岩层坍塌等主要方面导致的套管受力变形进行研究,为探讨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水平井分段大型压裂技术在探井的应用规模逐步增加,以满足大庆油田4000万吨稳产规划及2008—2017年大庆油田要在松辽盆地中浅层新增石油探明储量5亿吨的总体要求。但是目前针对超长水平井超大规模压裂配套方面未形成配套和成熟工艺技术。为此需要设计和配套适合水平井大规模压裂的多级投球井口,保证压裂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我们研制了多级压裂连续投球井口,用来免除以往施工人员进行高空锤击作业和带压作业带来的危险,降低投球难度和施工人员的施工时间、施下强度,保证施工的连续可靠性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该井口装置已在徐深9一平2等井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