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钡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已有较多报导,吴国梁等作过有关综述。以聚氧乙烯醇类化合物为活性物制备钡离子选择电极的文献也有几篇。Levins利用 Igepal-Co-880与Ba~(2+)的络合物和四苯硼酸根形成魄盐为活性物,溶子对硝基乙基苯内,制成液膜钡离子电极。Jaber 等作了改进,研究了溶剂的影响,以 Autarox—Co—880Ba·2 TPB 为活性物,邻硝基苯辛醚或邻硝基二苯醚为增塑剂,制成了 PVC 膜钡离子电极,指出采用亲脂  相似文献   
2.
以测量电流大小或电流改变来测定某一物质的方法称为电流分析法。基于这种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件,称为电流式化学传感器。利用极限电流测量浓度的方法已有6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是研究电极,电极性能,电极过程等等,积累了许多电化学基础知识。运用这些知识研制化学传感器不过是十多年左右的事。近年来电流式化学传感器发展迅速,有关介绍较多可供参考。本文仅就电流式化学传感器的概况及近期发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用Nd(PMBP)_3作为电活性物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作增塑剂制成PVC膜钕离子选择电极。膜组成(w/w)为:PVC.33.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66.4%;Nd(PMBP)_3,0.3%。此电极对Nd~(3+)在4.8×10~(-2)~1.0×10~(-5)M范围内呈能斯特响应。响应时间约3分钟,测量至3分钟时,电位漂移小于1mV/min。电极受非稀土金属阳离子干扰小,受其他稀土阳离子干扰大。可作为混合稀土测定电极。  相似文献   
4.
铒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功能高分子稀土电极研制的基础上改进活性材料制备过程,成功的试制了新型的铒电极,其线性范围1×10~(-1)M~1×l10~(-5)M,检测下限达1×10~(-5)M,在室温下斜率为59mV,内忸小于200kΩ,性能稳定,寿命在6个月以上,并能在有缓冲液存在下测量稀土。  相似文献   
5.
垮越40个年头的科研生涯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从事研究的人必需对具体的研究课题作出开端的抉择,他应了解,这一研究是否值得继续,只有在研究以后才显示出来。考察以往几十年中我的活动,我发觉有一项课题在我的整个研究中留下踪迹并贯彻始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新型稀土电极-水膜及PVC膜钐离子电极的制备。水膜钐电极对低介电常数有机溶剂-磷酸三丁酯中的三价钐离子具有能斯特响应,响应曲线斜率为19mV/pCsm^3+,线性范围是1.0×10^-4-1.0×10^-2mol·dm×-3,支持电解质和液接电势不影响响应典型的斜率。  相似文献   
7.
综观分析化学发展的历史,可看出各种分析方法发展的道路是迂迥曲折的。离子选择电极也不例外。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蓬勃发展,新电极的研制,新的电极应用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理论研究起步稍慢,影响离子选择电极的持续迅速发展,这几年国外离子选择电极进入稳步前进的阶段。从近年来国际会议宣读的论文,可看到国外离子选  相似文献   
8.
生物酶具有高效、专一的催化特性,但酶对热敏感,价格昂贵,稳定性差等缺点妨碍了它的开发利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模拟酶的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生物传感器方面,以一种稳定的仿酶催化剂代替天然酶也是很有意义的。Rechnitz 等首次报道了一种高稳定性的模拟酶传感器,模拟酶寿命比天然酶长得多,而且不需要辅助因子。Tatsuma 等报道了一种以血红素肽为过氧化物酶模型化台物曲过氧化氢传感器,在温和电位150mV vs Ag/AgCl 条件下,不需电子介体或促进剂,响应时间少于1min,对 H_2O_2检测下限可达10~(-6)mol/L。Tatsuma 等最近还报道了一种以血红素肽为过氧化物酶模型化合物测定咪唑衍生物的生物传感器。美国 Abbort 实验室正在研究模拟酶传感器用于血液中药物和激素的测定。可以预言,随着模拟酶研究的深入,模拟酶传感器将会得到一个更大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模拟酶的基本观点和几个实例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分析仪器通常由3部分组成。(图1),传感器把化学系统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信号送到数据处理部份,处理的结果,送到显示器显示出来。由于近10~15年,微电子学的进展迅速,数据处理问题可说是基本完全解决了。同样,最终结果显示装置也可以认为解决了。乘下来没有解决的只有传感器(敏感器)的问题。现在,全世界都在积极工作,进行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高分子材料为母体的离子选择电极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人们把活性材料混合在惰性高分子材料中做成膜,活性材料有固态的,也有液态的。若把液体离子交换树脂制成电极膜(例如,PVC膜的钙电极,钾电极等),常有活性材料流失,离子选择电极性能变差的情况发生。为克服这种缺点,化学家们试用化学方法把活性基团键合到高分子母体上,然后制成离子选择电极。这一途径很可能发展出一系列新的电极,但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虽有少数应用实例,还没有这类商品电极。本文拟将这类离子选择电极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