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5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全数字电动舵机无法直接使用传统的模拟信号及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帧、串帧、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多通道信号转换及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片外AD及DA转换器实现信号转换,并针对传统通信算法存在的弊端,提出新的方法,实时配置FIFO中断等级,实现存在扰动情况下的无丢帧、无串帧通信,且执行时间37μs,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电动舵机进行致命故障检测,根据模糊聚类方法建立了舵机标准状态样本,通过计算待测状态样本与标准状态样本之间的距离,将其归为最近的一类状态。首先,对舵机原始状态样本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接着,选用夹角余弦法建立了各样本间的模糊相似矩阵。然后,对初始聚类中心矩阵和隶属度矩阵进行迭代运算,设定最大迭代误差并结束迭代过程,得到了舵机标准状态样本。最后,搭建了舵机状态检测的试验平台,在拷机试验中舵机控制器实时运行状态检测程序,实时计算待测样本与标准状态样本的距离。实验结果表明:状态检测程序运行时间只需0.23 us,且检测结果全部正确。此状态检测方法满足了电动舵机故障检测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动镜运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设计了基于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PID控制器。首先对该动镜驱动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之后给出了设计该控制器的理论依据。最后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动镜以133mm/s运动时,采用基于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PID控制器控制时,系统响应超调量为0,上升时间为3ms,稳态均方差为0.0392,性能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器。结果证明了该控制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干涉仪的动镜匀速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章家保 《聚酯工业》1995,(4):51-52,57
停车检修中项目繁多,任务重、时间紧,加强检修期间管理工作,可事半功倍.十分重要。简要介绍了利恒公司在停车检修中运用A.B.C管理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针对于传统径向和环向特征星图识别算法在构建径向特征过程中伴星分布不均匀以及采用环向特征匹配过程中特征值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面积圆环划分和伴星矢量夹角相结合的星图识别算法。通过选取动态半径使得径向特征下的圆环面积相等,保证伴星落在每个圆环的概率相等,有效提高了径向匹配过程的识别率。对于径向匹配后冗余的导航星,采用伴星组成的矢量夹角特征进行筛选,选定匹配特征值最高的为最终识别结果。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当添加位置噪声为1像素时,星图识别成功率达到95%;当伪星数目为2颗时,识别率达到98%。相较于传统径向和环向识别算法,本文方法在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动舵机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提出了辨识、测试它的摩擦和间隙非线性及对其进行补偿的方法.针对位置和速度双闭环控制的电动舵机伺服系统,建立了基于LuGre摩擦和迟滞间隙的数学模型;依据模型采用前馈补偿方法对系统中的摩擦进行补偿,同时采用逆模型方法对系统中的间隙进行补偿控制.实验显示,对于幅值为1°,频率为2.5Hz的给定正弦信号,补偿后系统的最大位置跟踪误差由原来的0.166°减小到了0.096°,最大速度跟踪误差由原来的2.723 r/min减小到了0.393 r/min.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辨识测试方法能够精确地获得摩擦和间隙模型,基于该模型的补偿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动舵机伺服系统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动舵机系统的非线性、快时变等特点,提出了改进的自抗扰控制器以改善系统的位置跟踪性能。首先,给出电动舵机的系统模型及控制策略,分析了系统中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设计了改进自抗扰控制器,并利用现代控制理论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的选择方法。然后,在舵机系统中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控制器的可行性。最后,基于谐波式电动舵机对改进的自抗扰控制器与常规自抗扰控制器及PI控制器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跟踪10sin(5πt)正弦信号时,改进自抗扰控制器能够消除位置平顶和速度死区,相位滞后为0.087 22rad;跟踪±1°~±15°角位置时,上升时间为9~18ms,超调量为0~7.25%,稳态均方差为0.007 60~0.010 83,性能明显优于常规自抗扰控制器和PI控制器。得到的数据显示该控制器减少了设计参数,位置跟踪超调量小,响应时间快,稳态均方差小,改善了舵机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8.
卧式反应釜搅拌器的轴向密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家保 《聚酯工业》1999,12(2):8-12
以国外引进的卡尔费休、吉玛以及钟纺公司的最终缩聚系统为例,对其轴进行分析、研究、对比,并介绍了安装、使用以及生产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考虑结构多失效模式的电动舵机系统可靠性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往试验中出现多种模式的结构失效现象,在对新型舵机系统进行可靠性预计时,有必要在传统电子学预计基础上,加入多失效模式下结构可靠性预计。首先,采用专家评分分配法将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到相应模块与组件,然后由元器件计数法、均值一次二阶矩法分别得到电子学部分与各失效模式下结构部分的可靠性指标,进而得到系统的可靠性指标。从预计结果看出,设计方案达到总体分配到舵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在考虑滚珠丝杆机构多失效模式下的可靠度要低于其他电子学部分,与以往试验中结构失效多于电子学部分的现象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高温、高真空、高粘度的聚合反应釜中,从底部装入搅拌器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处理好搅拌器轴向密封更是困难,本文所介绍的隔离法轴向密封成功地解决了反应釜底装式搅拌器的轴向密封,值得借鉴。对此类轴向密封的故障及其处理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