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评论何为:评作为文化现象的建筑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异 《新建筑》1998,(1):39-40
建筑评论的背后是理论支持和人文态度,而独立的思想能力尤为重要。从建筑文化暴露出的问题出发,探讨了理论内涵、学术背景、人文态度、历史感与传统、技术情绪及规则对建筑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介绍自行设计的双TMS32010数字信号处理器开发板的设计原理、硬件组成及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前言 以往的琼脂配方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本文作者研究成功成本低廉的海藻酸钠配方,简化了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原料→分粒→调配→灌装→杀菌→灯检→贴标入库 2.工艺操作要点及各工序的验收标准。 2.1原料  相似文献   
4.
2001年5月初,在结束了深圳春季房地产展销会及房地产高峰论坛的活动后,在广州土人总经理庞伟先生的陪同下,俞孔坚博士与我们一同赶往中山市。这里有俞博士的土人景观的一个重要作品———中山岐江公园。我们是在南国新兴繁华小都市的气息中进入中山的,炎热的中午,葱郁植被,新扩的城市大道,浓郁地方特色的集市和人群……,没有时间欣赏,我们直奔岐江公园。可以看出,俞孔坚对此项目有很强烈的感情,大概任何设计者对自已的作品都会有相同的态度,倾注了情感、智慧与辛劳的成果是值得毕生珍视的。而越是严肃的,有创造性的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廖勇  胡异  杨馨怡  姚海梅  张楠 《电子学报》2019,47(6):1209-1215
针对高速移动场景下信道快时变特性给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预编码带来的技术挑战,提出基于动态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MIMO系统改进模代数预编码(Tomlinson-Harashima Precoding,THP)算法.该算法利用信道统计量信息以及相关性构建动态CSI模型,更准确实时地体现当前信道状况;进一步地,提出一种基于循环遍历搜索的多用户调度算法,以最大化信干噪比为目标进行用户调度,且将多用户调度算法应用到THP中,提高了预编码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传统预编码算法具有更优的误码率性能和信道容量,验证了所提算法能有效地适应高速移动场景.  相似文献   
6.
廖勇  胡异 《计算机应用》2017,37(10):2735-2741
随着国内高速铁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在高速铁路上要求移动办公、娱乐的客户需求与日俱增,而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以及针对铁路的移动通信铁路全球系统(GSM-R)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对宽带无线通信的服务质量(QoS)需求。高铁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复杂的场景,U型槽是常见的场景,然而目前尚未有充分针对高速移动下U型槽的时变信道建模的研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高速移动下U型槽的时变信道建模方法。首先,采用几何随机分布理论,针对高铁典型场景U型槽建立几何分布模型,分析散射体簇的变化规律,推导视距(LOS)分布、时变角度扩展、时变多普勒扩展等参数的表达式,并给出了信道冲击响应的闭式解。其次,分析了信道的时变空时域互相关函数、时变自相关函数以及时变空域多普勒功率谱密度的表达式。最后,对所提模型进行了统计性能的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时变性以及较高的相关性,体现了高铁信道的非平稳性,满足高速无线信道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信道建模及其仿真方法是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难点,同时已有的面向高速移动下IMT-A时变信道建模的研究仍存在不足。针对上述挑战,提出了一种高铁移动下具有时变参数的基于IMT-A信道的建模方法。首先,针对IMT-A的城市宏小区场景,设计了一个马尔可夫过程来模拟时变簇的数量变化,接着推导出随时间变化的信道参数的表达式,其中包括簇的延迟、功率、离开角和到达角,并得到了信道冲激响应;其次,分析了信道的时变空时域互相关函数、时变自相关函数以及平稳间隔;最后,对所提信道模型的统计性质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具有时变性以及高速铁路信道具有的非平稳性,并且证明了所提信道模型可用来模拟高速铁路信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