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能源动力   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1.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功率特性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传统的MPPT跟踪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无法准确地跟踪到最大功率点。粒子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可以有效解决多峰寻优问题,但是普通粒子群算法容易出现收敛速度慢、早熟现象。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遗传(IPSO-GA)算法,该算法的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随着迭代次数不断改变,可以同时兼顾算法的局部搜索与全局寻优能力,并且引进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操作以增加种群多样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多峰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跟踪速度与寻优精度。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并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故障实时运行特性,根据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动态数学模型,在实时数字仿真平台(real time data simulator,RTDS)上搭建基于小步长元件的2 MW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其"背靠背"变流器采用经典的矢量控制策略。在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母线故障情况下,分别对风机机械功率与发电机电磁功率的运行特性和背靠背变流器两侧功率及电压等变化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故障时基于小步长算法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验证所采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设计采用飞利浦公司的ARM7芯片LPC2200和西门子公司的TC35模块,在ADS1.2开发环境下利用C语言完成了汽车防盗报警装置的软件设计.本系统采取多种探测方式并利用多种不同的报警策略,在制造成本无需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与传统电子式报警器相比,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报警器存在的噪声污染、误报警等问题.具有新颖、灵巧、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并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故障实时运行特性,根据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动态数学模型,在实时数字仿真平台(real time data simulator,RTDS)上搭建基于小步长元件的2 MW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其“背靠背”变流器采用经典的矢量控制策略。在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母线故障情况下,分别对风机机械功率与发电机电磁功率的运行特性和背靠背变流器两侧功率及电压等变化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故障时基于小步长算法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验证所采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晏恒  胡林静  仝傲宇 《计算机仿真》2021,38(6):61-66,423
针对300MW发电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对以给煤量、一次风量、排渣量为输入量,床温和主汽压为输出量的锅炉燃烧系统进行建模研究.基于发电厂采集的运行数据,首先对其分析和预处理,然后根据给煤量、一次风量、排渣量引起的床温和主汽压的变化特性,利用粒子群算法辨识出其在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系统模型矩阵,并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误差范围内的拟合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可完全表征对应工况下的系统特性,模型的输出能够较好地跟踪机组实际生产过程曲线,既体现出所建模型的高精度性,也表明了粒子群算法的有效性和强泛化性,同时可为后续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柔性直流输电方式对并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无功功率支撑作用,在分析双馈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在实时数字仿真(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RTDS)平台上进行系统建模研究,其中MMC-HVDC系统的整流侧换流站采取定有功和无功功率控制,逆变侧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基于MMC-HVDC的并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模型,研究交流电网处发生故障时,由风电系统内部"背靠背"换流器与MMC-HVDC系统两端换流器的协调交互控制维持直流电压的稳定,满足风电系统无功功率的需求。结果表明换流站间的协调控制策略较好地补偿风电系统的无功功率,同时验证了双端换流站所采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9.
交错反激拓扑的微型逆变器的原边电感电流分为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临界模式(BCM)、断续模式(DCM)3种。文章分析微型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研究每种工作模式相对应的控制策略,并且全面计算了微型逆变器所使用的原器件电压电流应力、分析了反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对比了每种工作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在Matlab软件中建立了300 W的仿真模型,对每种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对微型逆变器的设计和工作模式的选择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