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情报雷达探测低空小目标问题,综合考虑了大气传输损耗、大气折射、多路径效应、地面和海面杂波干扰、目标发现概率要求等有关因素,建立了多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回波估算模型、低空探测杂波功率估算模型,给出了一种实用的低空小目标实际探测能力综合评估方法.并结合具体低空补盲雷达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雷达抗压制干扰能力动态定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压制干扰条件下的雷达实际探测能力的动态评估问题,文中基于对雷达指向目标的天线增益GT(θ)和干扰机指向雷达的天线增益G j(φ)的分段近似定量描述,推导出综合考虑Gj(φ)、Rj随时间变化的雷达自卫距离一般表达式,提出了压制干扰条件下的雷达有效探测指数的概念和定量估算公式,并讨论了五种Pd要求时的雷达有效探测指数随φ、Rj的变化规律.实例仿真表明,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均可满足雷达装备作战效能评估、雷达装备部署优化设计等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雷达威力解算中计算量大、速率低、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经度切割的威力解算方法。建立了3种程式雷达垂直威力模型,并以垂直威力上的高度层切线,建立直角坐标系下各个高度层的平面威力模型。将平面威力按等经度间隔切割成若干条块,建立大地坐标系下各个高度层的平面威力条块模型,给出经度切割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对平面威力进行经度切割,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速率,解决了复杂遮蔽边界问题,是一种快速实用的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雷达目标跟踪检测系统跟踪路线与实际路线相差较大,泛化误差率高。基于并行Boosting算法设计了一种新的雷达目标跟踪检测系统,硬件内部引入数据多处理器,对收集的雷达位置数据集中处理,连接I/O接口,配置数据过滤器,将雷达位置信息数据的状态参数录入过滤器元件中。在软件部分,利用并行Boosting算法的内部学习融合方式调节不同的雷达目标追踪系统状态,通过信息处理、航迹分析、落脚点判断来整合相应的跟踪检测信息,构建检验方程式防止外来无关数据的侵扰,最终得到雷达目标跟踪数据操作状态,完成目标跟踪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并行Boosting算法的雷达目标跟踪检测系统设定的检测路线与实际路线吻合度高达99.21%,泛化误差远远低于传统目标跟踪检测系统,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预警机协同探测拱形重点目标防空预警线和空袭责任区的问题,根据是否进行更高层级的多情报源信息融合处理,定义了两种协同模式Model 1和Model 2;基于对多架预警机采用并立航线协同探测行为的分析,提出了任务线的概念;利用等概率密度场分析方法,并以是否能实时有效全覆盖任务线为判据,讨论了两种协同模式下多预警机瞬时综合覆盖区估算问题,且构建了相应的空域配置估算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多预警机空域配置与其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odel 2明显优于Model 1,其结果对预警机兵力部署具有指导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歼击航空兵防空作战对雷达情报保障的需求出发,研究分析了歼击机防空作战的引导空域划分以及不同空域对雷达情报的需求,建立了歼击航空兵的高度引导成功率与平面引导成功率模型,并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对于未来防空作战雷达网作战效能评估和部署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阵地反射和地物遮蔽的情况下,针对分米波段和厘米波段的三坐标雷达,建立了雷达垂直探测威力模型.文中对模型中参数的获取、近似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根据三坐标雷达的工作模式和天线扫描方式,深入研究了天线垂直方向性函数的取值问题.最后给出了一种三坐标雷达实际垂直探测威力算法,实现了雷达在任意方位实际垂直探测威力的自动仿真生成.  相似文献   
8.
多站无源探测系统实际作战能力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4站时定位无源雷达系统的探测空域覆盖指数、目标定位准确度指数和目标信息感知完整度指数等评估模型,并以T型布站模式为例,针对辅站选址困难、辅站故障、目标位置变化等实际情况,分析了实际限制因素对系统作战能力的影响,对系统的实际部署使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且可作为一种实用方法用于部署优化决策.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对信息感知、加工能力的急切需求及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期早日实现信息化教育这一教育形态,达到教育的现代化.在给出教育信息化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其对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所体现出的思维价值,时空价值、社会化价值及人文价值.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