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改进DV-Hop节点定位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典型range-free定位算法DV-Hop的特点,提出了该算法的一种改进策略.主要原理是将共线度概念引入到导标节点选择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局部拓扑的自适应共线度阈值确定方法.改进算法的特点在于不仅考虑了导标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而且考虑了未知节点与导标节点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与原算法相比,对不规则网络拓扑表现出了较好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尤其是在导标节点比例较低及网络拓扑稀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IEEE802.11无线局域网DCF性能分析研究通常假设网络工作在饱和条件下,但是对于实际的IEEES02.11局域网而言,非饱和工作状态更为普遍。本文针对非饱和条件下的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马尔可夫链的分析模型,推导得到吞吐量与网络非饱和程度之间的定量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非饱和吞吐量可以超过饱和吞吐量,在一定的非饱和程度下,网络吞吐量可以最大化,在多数情况下RTS/CTS接入机制优于基本接入机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内在特点及经典Beacon-based定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跳导标节点的分布式节点定位策略。其主要原理在于应用距离矢量路由法获得邻近导标节点的同时,在选择参与定位的导标节点集时考虑了导标节点共线度及未知节点与导标节点的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依赖于复杂优化计算的基于权值的位置估算策略。仿真研究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分布性、可扩展性和鲁棒性,特别是算法在计算复杂度及定位结果鲁棒性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性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刚性图理论和遗传算法的节点定位算法,以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有效定位为基础,利用刚性图理论形成局部定位协作体,采用遗传算法实现节点位置的估算。该算法的特点是在形成定位协作体阶段利用节点多跳信息实现高定位率,利用节点间的测距信息实现高定位精度和高定位率。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算法的定位率比仅利用单跳信息时的定位率提高一倍,当测距误差Re=0.05R时,平均绝对定位误差为0.073R;当测距误差Re=0.1R时,平均绝对定位误差为0.14R。  相似文献   
5.
杨宗凯  许昌春  张尧学  程文青 《电子学报》2006,34(10):1864-1867
本文针对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到达率的区分服务实现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二维马尔可夫链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控制网络总的负荷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吞吐量的区分并且能够为各个业务流提供统计意义上的吞吐量保证.另外,该方法易于实现而且不需要对IEEE 802.11硬件做任何改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分析模型相当准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