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0篇
能源动力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电机控制中根据场合要求会采用不同的电流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的4种主要电流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各自的特点。主要针对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零直轴电流(i_d=0)控制、单位功率因数(cosφ=1)控制以及恒磁链控制方法,在转矩确定的情况下,对交直轴电流、定子电流及功率因数进行比较分析。按照不同控制方式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4种不同控制方法的仿真试验表明:定子电流幅值从高至低依次为cosφ=1控制、恒磁链控制、i_d=0控制和MTPA控制;功率因数从高至低依次为cosφ=1控制、恒磁链控制、MTPA控制和i_d=0控制。最后对比分析了凸极系数不同时4种控制方法的电流和功率因数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在负荷侧并网运行,需求侧响应获得了更多的手段。用户侧储能响应容量是用户侧系统需求侧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估计不同时刻和条件下用户侧储能容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需求侧响应的配电网储能容量识别方法。考虑不同类型负荷用户的需求响应协同控制策略的目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储能充放电与受控负荷投切策略过程求解,最后计算储能系统的响应容量。结果表明,各类负荷的占比与分布式电源出力对响应容量均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取得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使用效率之间的平衡,应当根据控制目标合理配置储能容量。  相似文献   
3.
电容器可以有效减少无功损耗,提升配电网电能质量。为了解决电容器的优化配置这一非线性混合整数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因算法。通过应用分层结构的种群,借助局部寻优过程,能够在保证计算结果可靠性的同时优化计算效率。最后通过一个9节点的典型配电网络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其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结构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谐波特性,推导了MMC子模块电压波动与网侧输出电压谐波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电容电压的2次谐波波动频率与换流器输出电压的3次谐波分量密切相关。结合UPFC现场测试数据,分析对比UPFC运行前后串联线路的零序分量变化规律,线路中3次谐波分量大小可为串联变压器性能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体建筑中中央空调、照明和动力3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电力负荷卸载模型、照明系统光舒适度模型和动力系统等待舒适度模型,结合以总舒适度损失最小为目标的照明系统和动力系统电力负荷卸载协调分配模型,提出优先卸载中央空调系统电力负荷的单体建筑电力负荷卸载协调分配策略,并采用枚举法进行最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协调各用电系统负荷卸载,可以实现在完成负荷卸载要求的基础上,单体建筑总舒适度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与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IES)的互联运行是未来配电网重要的发展方向,这将对二者供能的可靠性产生深刻影响。为更加准确地评估配电网可靠性,提出一种计及IES接入影响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对IES-配电网联合系统建模;其次,分别建立IES和配电网的负荷削减 模型;然后,采用目标级联法(Analysis target cascading, ATC)分布式求解联合系统的负荷削减 问题,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计算IES-配电网联合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最后,在多种运行场景下对改进的IEEE RBTS-BUS6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算例结果表明,在合理的运行策略下,IES接入后可以大幅改善配电网可靠性,且热电联产机组对配电网可靠性的重要度最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供电技术呈现出技术和经济优势,在能源变革背景下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首先对低压直流供电的发展情况和电压等级序列等进行了论述,随后总结分析了直流配电网协调控制、配网保护和电能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以及关键设备的研制情况,最后整理了国内外直流供电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情况,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主动配电网应用示范区是城市能源变革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光伏发电发展迅速,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对配电网的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配电网中配置储能系统并进行优化控制,能够有效地改善配电网的运行效率。针对含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考虑不同类型负荷的特性,计及储能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对其充放电策略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含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系统配电网的网损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系统的容量进行最优配置。在IEEE 3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考虑优化充放电策略的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收益,还可以降低配电网网损,提高了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单体建筑中中央空调、照明和动力3个子系统分别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电力负荷卸载模型、照明系统光舒适度模型和动力系统等待舒适度模型,结合以总舒适度损失最小为目标的照明系统和动力系统电力负荷卸载协调分配模型,提出优先卸载中央空调系统电力负荷的单体建筑电力负荷卸载协调分配策略,并采用枚举法进行最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协调各用电系统负荷卸载,可以实现在完成负荷卸载要求的基础上,单体建筑总舒适度损失最小。  相似文献   
10.
在智能电网发展下,电能质量问题已遍布电网并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稳定,且电能质量监测数据日渐庞大,实现大规模系统中电能质量扰动(power quality disturbances, PQDs)的特征深度提取及智能分类识别对电力系统污染检测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稀疏自编码器(Stacked Sparse Auto Encoder,SSAE)和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FFNN)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分类方法。首先,基于IEEE标准构建PQDs仿真模型。然后,建立基于SSAE-FFNN的PQDs分类模型,并引入缩放共轭梯度(Scaled Conjugate Gradient, SCG)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梯度下降的速度并增加网络训练的效率。接着,为有效降低堆叠网络的重构损失同时提取出深度的低维特征,构建SSAE的逐层训练集及微调策略。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文中所提方法的分类效果、鲁棒性、泛化性和适用场景规模。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电能质量复合扰动,对含误差扰动和某地市电网的21组实测扰动录波数据也有较高的分类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