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本文针对我国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建设情况及其引发的交通矛盾,在分析步行街区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步行街区交通组织基本策略,从内部交通网络、内部与周围道路交通衔接、静态交通等方面提出了步行街区的交通组织对策,并从步行街区的布局、道路规划、出入口规划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步行街区的交通规划与设计,最后结合福州市三坊七巷步行街区交通组织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问题及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从生成预测、分布预测、分配预测三阶段对公交客流进行预测。分析了中小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的原则和思路,将公交线网结构分为片区间骨架线路、片区内骨架线路、片区内基本线路三个层次,提出从土地利用和城市居民出行方便角度考虑公交线网规划,重点考虑城区内部公交线路的完善、城区间公...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峰期间交叉口各进口道排队不均衡或溢出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排队长度管理的小步增减绿信比方法。首先,判断红灯结束时的排队状态及绿灯结束时的排队长度等级;然后,计算各个相位绿灯时间的增减量;最后,以均衡各进口道排队长度为目标,实现各相位绿灯时间与各进口道排队长度的动态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方法能有效地均衡各个进口道的排队长度,降低交叉口的通行延误和交通拥堵。当相位绿信比与排队长度不匹配时,该优化方法能快速进行绿信比调整,以适应排队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大城市中心区步行街区建设情况及其引发的交通矛盾,在分析步行街区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步行街区交通组织基本策略,从内部步行交通组织、内部与周围道路交通衔接、外围静态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步行街区的交通组织对策,最后结合福州市三坊七巷步行街区交通组织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冯婷婷  赖元文 《塑料》2023,(6):71-75+99
将人工神经元网络与全析因实验设计相结合,预测了PA6/POE/POE-g-MAH三元共混物的拉伸和缺口冲击强度,研究了注塑温度、注射速度、注射时间和冷却时间对共混物以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元共混物质量比为74.5/20/5/0.5时,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均大于95 kJ/m2,POE分散相粒径约为200~400 nm。通过析因实验设计发现,注塑温度、注射速度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共混物拉伸强度影响显著,注塑温度、冷却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是影响冲击强度的显著因素。采用4-14-1的ANN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三元共混物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回归曲线的斜率均大于97%。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ANN模型预测性能明显更佳,其Pearson相关系数大于0.97。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公交准时性的关键因素,结合福州市公交调查,提出影响公交在途运行时间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有公交车辆中途停靠站延误、交叉口延误和站点间的交通拥堵延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公交准时性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通行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在信号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后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以接受间隙理论模型为基础,给出了针对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到非机动车进入导流岛对右转车辆产生较大影响,确定以非机动车流为主路,提出红灯效应修正系数,对基础模型进行修正.通过4个城市6个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检验.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发现,平均相对误差为9.28%,表明本文所提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非机动车对右转车道通行能力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导流岛冲突区非机动车与行人具有优先通行权的假设与实际运行状况不符的情况,描述了机动车截流效应,并以冲突技术法为基础,提出了针对导流岛信号交叉口的右转车道实际通行能力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信号控制、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混合流率、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群的过街时间、非机动车与行人过街群的单群个数及人行横道宽度等因素的影响,并采用福州市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与检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导流岛冲突区的实际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