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39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量配电投资业务的放开和综合能源的发展促使多元市场主体参与配电网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给配电网的调度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为此,考虑不同主体,从经济性、安全性、高效性出发,建立含综合能源的增量配电网(incremental distribution network,IDN)多目标协调优化模型。首先采用隶属度函数描述各目标优化结果的满意度,结合线性加权求和法,将多目标问题转化成单目标问题;继而借助能量枢纽,实现对IDN中多能源复杂耦合关系的清晰刻画;最后,在算例部分对所提模型及方法予以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以经济性为主的单目标优化,计及多主体参与的IDN优化调度策略能够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更加贴合系统实际,有利于促进IDN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原理,对这2种通信组网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PON和工业以太网的新型配网通信混合组网方案。该方案在系统的可靠性、扩展性、接入便捷性、兼容性等方面均有优越性能,适应实际工作环境能力更强,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发电的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分布式发电的兴起,是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技术进步的产物。当前,分布式发电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然而,在现行电力监管体制下,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很难认识到分布式发电的价值,特别是对分布式发电的环境效益认识不够,从而使得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至今没有得到价值体现。针对这种情况,文中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没有将分布式发电的环境效益定量化。基于此,提出了将分布式发电环境效益定量化的指标,以此作为分析分布式发电环境效益的依据;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环境效益的电量成本计算新模型,该模型将对污染物的排放实行罚款。计算结果表明,新的模型能定量化地反映分布式发电的环境效益,从而为分布式发电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独立光伏储能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恒流充电模式下光伏接口变换器的鲁棒PI控制器参数的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针对采用前置电容式Boost变换器的独立光伏储能系统,建立了包含光伏电池动态模型的系统小信号模型,基于劳斯稳定判据分析了恒流充电模式下接口变换器的稳定工作条件。分析表明,光伏电池的动态输出电阻ro及静态工作点(占空比D)对系统稳定性存在影响。ro越小,占空比D越大,系统越难稳定,因此应在最小ro、最大占空比D的工况下设计输出电流控制器参数。基于该设计准则和方法所得到的PI控制器参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以确保独立光伏储能系统在实际变参数条件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空调等分散式居民负荷在短时负荷尖峰中占据比重越来越大,已严重危害电网平稳安全运行。因此,选取空调、电热水器与照明负荷等居民侧柔性资源,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其聚类特性,分析多种柔性资源的控制方法与可调度潜力,提出了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多样化负荷削峰避峰协调控制策略,促进用户侧资源参与网荷互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通过算例对策略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多样化负荷的调控策略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同时,完成削峰任务,并具备良好的调峰波形。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主站网络模型校核方法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配电网主站系统建设过程中,配电网网络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是各个配电网分析应用模块赖以实用化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在建设配电网主站时,其基础性的配电网模型主要从地理信息系统(GIS)或生产管理系统(PMS)导入。在模型导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全局校核手段,难以从整体上检查系统网络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文中基于配电网主站系统,利用统计服务及拓扑服务,针对全局性网络模型设计实现一种模型完整性、正确性的校核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控系统网络模型的变化及质量情况。通过具体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事件驱动机制的电网事件快速捕捉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基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电网事件捕捉方案。该方案在电网事件模型的基础上,对电网运行中事故异常等事件进行快速捕捉和准确分析,充分结合了实时数据库中存储的实时数据,提高了结果分析的准确性。以电网事故分闸为例,详细分析了基于事件驱动的电网事件快速捕捉过程。所提出的方案已成功应用于苏州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现场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电网事件快速捕捉系统能显著提高调控员的监控效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所实现的各项功能运行稳定,能够满足大型地区电网调度监控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和需求,结合分布式状态估计技术在苏州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应用情况,详细阐述实现方案和关键技术,从调度和变电站两端总结分布式状态估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分布式状态估计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提升了变电站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加快了二次信息缺陷的处理,提高了变电站智能化水平,对变电站的高级智能应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力系统中变电站2台主变容量不一或单台主变容量小于全站负荷功率时,低压备用电源自投(简称备自投)动作易造成小容量主变过负荷运行,而和电流闭锁备自投时易导致半站甚至全站失电的问题,分析了常规备自投过负荷处理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可用于传统/智能变电站的基于功率负荷自适应的备自投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调动居民侧柔性资源,提出了以积分为核心的"三精准"居民需求响应激励机制,一是用户精准定位,应用欧式距离和相关系数构建了基于负荷特征的居民聚类模型,实现面向削峰填谷的潜力准确化评估;二是积分精准设计,根据需求响应项目特性提出了差异化居民积分计算模型,实现积分模型差异化应用;三是积分精准结算,提出了考虑风险的按等级积分结算模型,实现积分结算精细化管控,并采用江苏某地区居民实际数据验证负荷聚类的有效性和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