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远程教育考试成绩分析决策树的构造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远程教育学生考试成绩分析上的应用和用ID3算法构造决策树的方法,并结合一组学生考试成绩样本数据,采用决策树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给出了一个远程教育中成功应用数据挖掘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组态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快速重组的指控系统中实现组态原理的方法,并在核常规导弹指控系统抗电磁脉冲的快速重组技术上得到了部分应用,证明利用组态原理建立的指控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毁特性和可调整特性,提高了指控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明华  陶灵姣  杨斌  杨银刚  程宾 《计算机工程》2012,38(15):237-239,243
针对关键领域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特点,设计一种高可信容错计算机系统,将高可信与高可靠技术进行有机融合。采用高可信计算技术,以TCM构建可信密码支撑体系,实现平台自身的完整性、身份可信性和数据安全性。运用冗余容错技术,保证系统在有错误被激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该系统通过原理实验样机测试,验证了该技术方案和实现途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获取电子设备壳体屏蔽层外接线缆电磁脉冲耦合响应的计算方法。首先,以壳体屏蔽层为分割点,将贯穿线缆分为内外两部分,根据基本传输线理论和戴维南等效原理,得到内外两段线缆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利用Agrawal散射电压模型分析了外等效电路的端口负载频域响应,并根据该负载响应得出了内部线缆等效电路的端口负载频域响应。最后,以高空核爆电磁脉冲的IEC标准波形为计算波形,通过傅里叶变换方法求解了内部端口上的时域响应,并分析了线缆几何参数和终端负载对响应波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无外中子源照射条件下核部件中裂变产物的来源及其释放缓发γ射线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应用CINDER90程序计算核部件中裂变产物活度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裂变产物的种类、活度及其随辐照时间和冷却时间的变化规律,继而根据裂变产物β-衰变释放的特征γ射线的能量与分支比数据,计算得到了核部件中裂变产物缓发γ射线源项,并应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核部件释放的缓发γ能谱随辐照时间和冷却时间的变化,分析了缓发γ能谱的时间演化行为。结果表明:核部件缓发γ能谱中强度最大的γ射线是裂变核素140La β-衰变发射的1 596 keV射线,且该γ射线的强度在部件组装一定时间后保持稳定,该结果与文献结果符合一致。本文提出的裂变产物缓发γ能谱模拟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为核部件γ能谱的测量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机动指挥系统在高功率电磁威胁环境,指出了机动指挥系统结构功能,建立了机动指挥系统的损伤等级,完成了损伤机理与损伤模式分析,利用故障树分析方法构建故障树模型,确定了机动指挥系统的易损部件,并结合某型号通信分系统实装,给出了实例分析,对进一步开展机动指挥系统易损性评估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故障树分析法在电子设备抗电磁脉冲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故障树分析法,对电子设备抗电磁脉冲效应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电子设备的简化故障树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电子设备在电磁脉冲作用下的可靠性参数,并讨论了各部件的概率重要度和关键重要度,结合所建的故障树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通过重要度分析,找到了提高电子设备可靠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强电磁脉冲能量会通过车体辐射、管线传导及孔缝耦合等多种方式传导到导弹武器电子装备承载车辆内部,对承载的电子装备和电气设备产生干扰和毁伤.分析了电磁脉冲对武器系统电子装备屏蔽体的耦合过程,进行了屏蔽效能的估算,对加固总体方案、组装工艺、箱体加固材料、下料精度、方舱缝隙密闭性、电连接性、截止波导及屏蔽涂料处理技术等关键部位设计进行加固和改进,针对某导弹武器系统中使用的多用途军用方舱和轿式改装车进行加固技改,并通过试验验证定型状态的轿式改装车设备舱已达到屏蔽性能不小于80 dB,为发展新一代导弹武器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陶灵姣  吕承立  李智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9):3580-3582,3585
为提高导弹机动指挥系统对电磁脉冲(EMP)的抗毁生存能力,探求了机动指挥系统可重组技术的概念、理论及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快速重组机动指挥系统的基本构架及其特征,研究了快速重组的系统层次,分析了决速重组的主要内容;设计了阵列式布局、分布式控制结构、组态原理、自检测性与容错5种重组方法,为发展新一代导弹武器机动指挥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