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53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计算机视频及音频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应运而生,而计算机的“嗅频”技术仍缓步不前。有分析显示,气味较图像更吸引人。该文提出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嗅频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对传统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补充。文章从分子角度探讨了基于QSAR(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的气味识别理论,介绍了SuperScent气味分析专业软件的功能实现方案,说明了用于气味识别的气味识别子系统的实现原理和用于气味发生的气味发生子系统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龙瀛  高炳绪 《规划师》2016,(4):23-30
ICT技术的发展使其影响扩展至城市运作的各个方面,对"互联网+"的讨论即是对这个趋势的回应。文章立足于城市街道空间,试图从ICT技术和城市空间两方面讨论两者之间的影响与互动。在ICT技术方面,通过回顾与分析已有的理论研究,根据ICT技术的发展阶段探讨ICT技术如何从基础设施、内容和连接方式三个角度影响城市以及各个阶段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在城市街道空间方面,文章在已有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ICT技术与"互联网+"时代下街道活力丧失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提出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管理应结合ICT技术及互联网提供的新技术平台,实现对街道空间的量化分析,并介绍三个国内外采用量化分析手段研究城市街道空间的案例,以期补充说明采用新技术手段研究街道空间的前景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街区尺度的城市形态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关注对象,它对城市功能和活动产生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城市形态学研究往往只关注街区的二维形态。基于所获得的中国63个大中城市中心城的335.7万个大规模的三维建筑物数据,将形态类型学的理论方法从二维扩展至三维,提出城市街区形态的三维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案例城市中的街区进行分类。根据9类街区形态在城市中的比例,对63个案例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5类城市,并探讨了城市三维形态类型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街区三维属性的城市形态,能够认识中国城市系统在空间维度的一般规律及其差异性,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功能和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街景图片数据,通过将人工打分与机器学习结合,文章试图建立城市非正规性这一非物质环境要素在街道中的空间表征识别与评价方法体系。在北京老城街道的实证分析中,对于街道上哪些建成环境要素更能准确反映城市非正规性,基于人工打分的图像识别结果比机器学习的结果更加准确。城市非正规性在北京老城街道中的空间表征间接反映出北京老城非正规性就业群体和居民日常生活行为发生地点的微观空间分布特征。经过街景图片与实际地点的比对,三种类型的街道不具有城市非正规性特征:一是两侧已经过老旧平房改造,现状为现代居住小区或单位用房的街道;二是历史上达官显贵居住的地区,现留存有较多文保单位;三是环境较为破败的胡同,其中没有商贩经营,也没有居民自发在街道上形成的休闲空间。这一结论可作为后续城市非正规性和城市贫困关联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城市公交站点服务范围及其空间特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中,公交站点的覆盖情况是评价公交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基于全国313个主要城市精细化的公交站点数据,计算了其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公交站点覆盖率,其中全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公交站点覆盖率平均值为64.4%.还发现公交站点覆盖率与人口密度和公交站点密度、万人公交服务调用次数与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辆数和市区人均GDP两组变量呈显著相关.基于公交站点覆盖的空间特征,将313个城市聚合为五类,试图找到中国城市公交服务的一般模式和规律.进一步,基于Flickr照片、位置微博和兴趣点数据,对公交站点500m服务范围的人的活动及设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服务范围内包括了94.4%的设施和超过92%的人类活动,即我国城市公交站点布局,满足了大多数人的活动需要和设施需求.在兼顾宏观尺度与精细化的分析单元,是对利用精细化数据和分析方法探讨宏观尺度问题的"大模型"研究范式的一次尝试,分析结果也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优化与"公交都市计划"的有效推进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龙瀛  何永  张玉森  刘红  张晓昕 《给水排水》2006,32(1):108-110
针对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鉴于北京市域节水系统的复杂性,提出了采用终端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编制节约用水规划的研究框架,该方法应用于规划编制的各主要环节,如节水系统现状分析、节水目标制订、水资源需求量预测、节水潜力分析、节水对策筛选、节水对策评价以及节水规划方案生成等,最后研究结果体现在由节水对策集构成的具体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大模型这一城市和区域的新范式。大模型是在一个大地理区域上建立的相对精细尺度的城市-区域分析与模拟模型。随着大数据和开放数据的广泛使用,以及日益成熟的计算能力和日臻完善的区域和城市模拟分析方法,大模型使得兼顾大地理尺度与精细化单元成为了可能。详细说明了大模型的概念、特征及其潜在的应用方式,并重点采用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一系列大模型的应用进展,如推导中国所有城市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地块尺度的城市扩张模拟、城市增长边界评价等,这些研究大多基于全国尺度开展,并关注精细尺度(如地块、街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等)。期待在大数据时代,大模型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能为区域和城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城市增长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即控制要素,或限建要素)很多,各类控制要素对城市增长的控制不仅体现在控制等级方面,还包括控制用地类型、控制城市活动、控制建设高度、控制地下开发等多个方面,文章提出了考虑多种控制要素的负城市形态,并将其作为城市增长控制规划的最终载体;开发了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用于支持城市增长控制规划。该系统可系统地考虑大量的控制要素,根据各控制要素的控制导则计算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方案,并具有自动输出规划方案为标准规划图则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城市增长控制规划研究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eodatabase的北京城市污水规划辅助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龙瀛  贾海峰 《给水排水》2003,29(8):84-86
第三代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以ArcInfo作为应用平台,充分利用ArcInfo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和Geodatabase关系数据库的属性查询功能辅助城市污水系统规划.系统在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规划上得到应用,其在自动化程度和方案生成效率等方面,已经被证明优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工程平台CAD.  相似文献   
10.
数据增强设计框架下的智慧规划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瀛  张恩嘉 《城市规划》2019,43(8):34-40,52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兴技术对城市生活和城市空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也将面临转型。本文在数据增强设计方法框架下,提出智慧规划的流程及三大特征,并从数据来源补充、城市生活与空间变化认知、规划设计响应等视角,提出“十四五”时期智慧规划应关注的五大内容:⑴重视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建设,强化城市感知系统的构建;(2)认识新时代下人的需求与行为的转变,推动环境行为学的深入研究;(3)研究新兴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探索城市空间的未来转型方式;⑷推动数据增强设计在经典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开拓更新视角的规划设计方法;(5)关注人本尺度的城市空间研究与设计,注重更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