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压直流控制系统中的低压限流(VDCOL)环节能够限制低电压下的直流电流,减少故障和恢复期间的无功需求,有助于系统恢复稳定。VDCOL控制参数的合理设置,对系统恢复性能的改善至关重要。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无功特性的角度对VDCOL参数的设置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基于VDCOL电压-电流特性,对包含VDCOL的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再以VDCOL参数和交流母线电压为自变量,以直流换流站无功交换量为因变量,对VDCOL各参数范围的设置进行了解析。最后,在PSCAD/EMTDC软件中的GIGRE直流模型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解析结果相吻合,证明了上述解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对提高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稳态和动态性能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跳闸记录对10 kV配电线路防雷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珠江三角洲某供电所2010年10 k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数据为样本,统计分析造成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得出造成避雷器故障的主要原因是避雷器电阻片老化和质量问题,少数受污严重的避雷器在潮湿环境中也会发生闪络现象;造成避雷器重合不成功故障的原因是人为外力破坏、线路老化等。  相似文献   
3.
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回直流共用换流站的直流输电工程。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直流工程,该直流系统的运行既要适应单回独立运行方式,又要适应双回协调运行方式。文中分析了该类双回直流工程控制系统的分层结构,并针对其特有的双回控制层的特点,对双回功率控制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仿真模型,对3种典型运行控制模式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同塔双回输电系统协调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维持换流站无功平衡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重要功能,也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根据直流换流站无功需求的特点,结合送受端交流系统,对换流站无功平衡及补偿方案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换流站的无功补偿设备总容量及其分组配置方案,归纳了同塔双回直流无功控制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浅谈配电变压器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造成配电变压器较大能耗的常见使用误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详细分析研究了配电变压器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低功率运行时,受换流站接入点谐波性能和交流滤波器设备性能限制,投入的交流滤波器提供的无功功率在满足站内无功消耗外可能仍有大量剩余,导致大量剩余无功送入交流系统,使得换流站及附近厂站的电压容易偏高,继而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提出一种充分利用换流器自身无功调节能力的换流站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在有功输送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以直流电压为控制量,以换流站无功交换量为反馈量,通过改变直流电压参考值来对换流器的无功消耗进行定量控制,可有效抑制换流站过剩无功对交流系统电压的影响。该无功控制策略解决了现有直流工程中低功率无功优化功能由于开环控制无法对无功功率进行精确控制的问题。PSCAD/EMTDC和实时数字仿真器(RTDS)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高耸建筑物如何降低雷击时10 kV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首先根据珠江三角洲某镇10 kV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点分布情况,统计出建筑密集的城市区雷击故障点数要明显少于郊区。其次,根据电气几何模型原理和雷电先导发展阶段的电场分析得出建筑物高度越高、上表面横截面积越大,建筑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大建筑物对10 kV配电线路的屏蔽效果越好。最后,通过ANSYS仿真分析出无建筑时导线周边电场畸变比有建筑时严重的结论,进一步证明建筑物对10 kV配电线路遭受感应雷过电压具有屏蔽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10kV配电用避雷器常见故障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10 kV配电线路避雷器的故障情况,以珠江三角洲某地区2010年10 kV配电线路避雷器故障数据为样本,分别从污闪和避雷器质量两方面对避雷器故障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部位避雷器污染进行分析,结合对避雷器自身的电阻片特性和密封性能的研究,得出造成避雷器故障的原因主要是避雷器自身电阻片以及密封性能存在缺陷,少数受污严重的避雷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闪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