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金属工艺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铝合金复合钎焊材表面自然吸附氧化膜会对铝热交换器钎焊造成不良影响。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铝材氧化膜厚度和表面镁含量的变化情况,确定了合适的氧化膜检测方法和退火工艺。结果表明,氮气保护并直接出炉冷却的退火工艺,能减少氧化膜厚度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林吉勇  薛云涛  李琦 《安装》2021,(7):15-17
四川省营山县人民医院迁建及康复养老中心建设项目历经3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见图1).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0.2万m2,包括门诊大楼及医技楼、住院楼、感染科楼、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项目建成后成为四川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县级医院,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公司在项目开工伊始就制定了创建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的创优目标,项目部针对施工难点,成立相关课题攻关小组,取得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五项四川省工程建设工法,以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效率,以科技创新助力建筑优质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3.
电价的合理制定在资源配置、节能减排、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电力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同时分析,并考虑消费需求侧的异质性,构建以用户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阶梯电量优化模型。同时,基于Ramsey定价理论确定各阶梯电价,并兼顾电力企业的盈亏平衡和各类用户的弹性需求变化,提出峰谷分时阶梯电价联合模型。经实例表明,该定价联合模型有利于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和电网的峰谷平衡,并体现了公平负担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型管道直焊式承重翼板吊装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场景、主要施工流程以及操作要点.该技术为解决建筑机电工程中管道吊装空间不足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薛云涛  黄锐  王超 《安装》2021,(7):21-22
铅板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耐酸碱的性能,成本低廉,广泛应用于医用防辐射、X光、CT室射线防护.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通风空调系统风管穿越放射科墙体时,对于穿墙风管采用铅板进行防护保护的现场设计、制作及应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准确预测光伏微网在未来某确定的时段内的发电功率,对电力系统稳定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比发电功率和气象等历史数据,分析了在光伏发电中天气、太阳辐射及温度等因素对发电功率预测的影响,同时综合遗传算法全局快速寻优特性与小波分析的时频局部特性,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光伏微网发电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更强,同时把气象预测数据作为网络的输入有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boost电路升压比不高的缺陷,改进了一种组合式光伏发电直流升压电路,该电路结构前端采用boost电路和半桥电路串联组合成的升压逆变电路,用隔离变压器实现两级升压,副边采用副边移相控制的一种改进的三电平结构。改进后电路的开关管数量增加,电路中的开关管均实现软开关,从而减少开关过程中的损耗,电路的效率提高。该电路的特点:(1)电路结构简单明了;(2)平均电压增益较高,为后端的逆变提供一个较高的电压;(3)所有开关管实现软开关功能,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精度,本文在结合灰色预测算法(GM)与神经络预测算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 RBF)和神经网络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综合了灰色预测算法所需历史数据少以及RBF神经网络预测算法自学习能力强的优点。最后,运用南昌地区夏季和冬季晴天、阴天、雨天光伏发电历史数据在MATLAB应用平台编程实现对GM-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得出基于GM-RBF神经网络光伏发电预测模型在夏季晴天预测误差为6.495%、夏季阴天预测误差为12.146%、夏季雨天预测误差为21.531%、冬季晴天预测误差为8.457%、冬季阴天预测误差14.379%、冬季雨天预测误差为18.495%,其预测精度均高于灰色预测算法和RBF神经网络预测算法。  相似文献   
9.
10.
王超  薛云涛  徐言毓 《安装》2021,(7):17-18
本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优化工艺等措施,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机电管线穿越沉降缝空间施工技术成果.该技术成果可有效解决机电管线穿越沉降缝部位漏设补偿装置、补偿装置安装方式错误、管线支架形式错误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