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9篇
能源动力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本文运用计算机辅助优化数值试验方法对大型电站锅炉四角切圆炉膛中气体和煤粉颗粒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基础性研究,得到了满负荷运行和变工况缺角运行时炉内空气动力场的变化,并了解了实际切圆直径沿炉膛高度变化及截面上最大切向速度沿炉膛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烟气中灰粒对锅炉过热器、省煤器传热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含尘烟气实验研究了烟气中含尘浓度、颗粒粒度和烟气速度等关键因素对锅炉过热器、省煤器传热的影响,得出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经验关联式,并用于计算分析煤粉炉、两级分离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中温分离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热器、省煤器等对流管束在考虑固体粒子影响作用后烟气侧的传热系数。通过传热机理分析,提出了可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设计的多相流传热模型,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热器和省煤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图11表5参14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较为普及的是各种型式的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其中的关键组件是集热器。改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的方法之一,是在集热板与透明盖板之间插置一蜂窝结构。这种蜂窝结构能有效地抑制集热板和透明盖板之间的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从而显著减小集热器的热损失,提高热效率。本文论述蜂窝结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同心反切燃烧器系统炉内多相流动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心反切燃烧系统已在多台125MW和300MW机组锅炉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稳燃和防结渣效果。本文在冷炉及大型冷模试验台上对同心反切燃烧系统进行了试验,并用投影法对炉内空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在不同二次风反切角度时,炉内速度场、实际切圆直径变化、炉膛出口速度均匀性等结果。这些结果对同心反切系统的设计、运行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为研究热工设备的性能,热流计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介绍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导热式温差高温热流计。该热流计可进行辐射热流和对流热流的测量,并在试验炉内进行了多次油或煤浆在火炬燃烧时的辐射热流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测量值与理论分析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炉内流场和两相流的计算机辅助数值试验(CAT)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区域法,自行开发研制成功大型三维炉膛传热计算程序,并针对某电厂600MW机组进行炉内传热计算,求解出炉仙温度场、水冷壁温度场以及壁面吸收热流量,所得结果和现场实测相符。这对于分析炉内可能存在的局部高温区和炉膛出口处的温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为在大型站锅炉炉内实现完整的CAT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袁绍文教援原藉浙江绍兴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曾任美国工程科学学会主席等职。1982年11月作为中美能源、资源环境学术会议的美方主席回国主持会议,并到浙江大学座谈及回绍兴参观。袁教授在美国不但造诣甚深,有极高的声望,而且十分关心祖国的能源事业。这次在浙江大学专门提供了有关他发明的利用太阳能冬暖,以及利用冬冷以求夏凉的节能系统有关资料(列于最后),并提出请我国考虑能否采用。袁教授在这方面近几年来的专利就有8个,现把资料综合整理如下,并结合我国情况作些讨论,限于水平,未能很完整地描述袁教授的全部设想及试验,如发现有不对之处,敬请查阅原文资科。希望通过这个介绍,能引起有关人员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探索能否推广应用,这也是袁教授的心愿。  相似文献   
8.
气固两相流横掠圆管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气固两相流横掠圆管的传热机理,建立了能综合考虑颗粒运动轨迹、颗粒与壁面的碰撞频率、碰撞角度、颗粒在壁面停留时间、颗粒与壁面接触面积、固体颗粒浓度、颗粒粒度、圆管位置、烟气流速和温度等因素对气固两相流传热影响的两维数学模型。模型通过对流场和颗粒场的计算可较好地模拟气固两相流传热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本模型可为工程应用提供较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燃烧用水煤浆的前置燃烧室内的传热过程作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流场采用K—ε湍流模型,用通用SIMPLE程序修正密度进行求解。辐射传热采用蒙特卡洛法,其中吸收系数根据试验测得气相成份和温度分布计算求得,已排入通用程序。计算所得燃烧室内的温度场、壁面温度分布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