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TM工艺中气泡形成及消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关于RTM(树脂压铸)工艺中气泡缺陷的文献报道,对RTM中气泡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各研究者提出的消泡方法、理论和模型进行了概述,同时对RTM工艺中气泡缺陷的研究现状给予充分关注,并对RTM缺陷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杜瑞奎  刘亚青  张彦飞 《山西化工》2006,26(4):41-43,71
主要阐述了短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取向的广泛应用及其研究进展;简单描述了纤维取向的计算方法以及对于纤维取向在各个方面的概述;展望了纤维取向在塑料工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及提升石英纤维的界面性能,使用缩水甘油醚基笼型倍半硅氧烷(G–POSS)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分别对环氧树脂和石英纤维进行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改性后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并通过外推法确定了其固化工艺,根据固化工艺制备环氧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分别对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和弯曲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G–POSS和KH–550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和弯曲性能达到最佳,初始分解温度达到369.59℃,常温下在12~18 GHz的介电常数稳定在3.2~3.5之间,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在0.005~0.02之间,弯曲强度达到376.4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21.7 GPa。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缩水甘油醚(TGDDM)成型过程中高温固化引起的内应力增加、不易操作和低温固化所带来的低热稳定、低力学强度的问题,采用中温固化剂(JH)和高温固化剂(DDS)同时固化TGDDM,考察了三元复配体系的固化行为、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显示,当共混体系中TGDDM,DDS,JH的组成比例为100∶10∶30(TSJ–3)时,体系初始固化温度下降至50℃左右,且TSJ–3体系表现出最佳的弯曲性能和最好的热稳定性,满足了中低温固化,同时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LCM成型工艺中纤维预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纤维预成型技术是LCM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质量要求高、性能稳定、成本低、结构复杂的制品来说,这项技术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LCM工艺中纤维预成型技术的相关报道,并对每一种纤维预成型体制备技术的原理、特点、缺陷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液体模塑成型技术(LCM)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CM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它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高性能复合材料必然具有制造成本高的惯例,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开辟了广阔的应用领域。LCM工艺技术是先进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现在复合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LCM成型技术主要包括:RTM、VARTM、SCRIMP、RFI、SRIM。主要综述了这几种常见的LCM工艺各自的发展现状、成型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将聚胺大分子聚乙烯亚胺(PEI)接枝于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制得接枝微粒PEI/SiO2,然后使氯乙酸与PEI大分子中的伯、仲胺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亚氨乙酸(IAA)型螯合吸附材料IAA-PEI/SiO2. 研究了IAA-PEI/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行为和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由于亚氨乙酸基团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与配位螯合作用,IAA-PEI/SiO2对重金属离子可产生强的螯合吸附作用,对Ni2+的吸附容量可达1.4 mmol/g;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在可抑制重金属离子水解的pH范围内,pH值越高,吸附能力越强;IAA-PEI/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顺序为Ni2+> Pb2+>Cu2+>Cd2+.  相似文献   
8.
耐高温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与基本黏度测量实验的基础上,对传递模塑工艺(RTM)成型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性能与基本工艺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配方树脂体系进行动态及等温黏度测量,得到了相应的动态、静态特性曲线,对曲线进行分析并根据双阿伦尼乌斯方程,建立了体系的流变模型,利用流变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流变模型与测试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并能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利用该模型能预报RTM成型工艺窗口,为优化RTM成型工艺参数,保证制件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特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动态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亨斯迈LY1564SP和上纬2511-A两种真空成型用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特性和固化温度,并采用Kissinger和Crane法计算出不同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固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上纬2511-A树脂固化体系的活化能为37.57 kJ/mol,亨斯迈LY1564SP树脂固化体系的活化能为42.09kJ/mol,反应级数均小于0.9,近似于1级反应。对比了两种环氧树脂浇铸体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结果表明,上纬2511-A树脂固化体系力学性能优于亨斯迈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以接枝微粒氯甲基聚苯乙烯/硅胶(CMPSt/SiO2)为原料,用三乙胺(TEA)、三丁胺(TBA)及三苯基膦对其进行季铵(QN)化与季鏻(QP)化反应,制备了2种水不溶抗菌复合材料QN-PSt/SiO2与QP-PSt/SiO2;以大肠杆菌为致病菌体,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研究了其抗菌性能及抗菌基团结构与抗菌性能的关系,采用胞外DNA和RNA测定法探索了其抗菌机理. 结果表明,2种材料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QP-PSt/SiO2用量15 g/L时与浓度为109 mL-1的菌悬液接触1 min,杀菌率达100%. 影响复合微粒抗菌率的主要因素是抗菌基团的化学结构及其在材料表面的密度,接枝大分子链CMPSt的季铵(鏻)化程度即材料表面的季铵(鏻)基团密度越高,抗菌性能越强;季鏻盐型QP-PSt/SiO2的抗菌性能高于季铵盐型QN-PSt/SiO2;以三丁胺为季铵化试剂制备的QN-PSt/SiO2(TBA)的抗菌性能优于以三乙胺为季铵化试剂制备的QN-PSt/SiO2(TEA). QN-PSt/SiO2与QP-PSt/SiO2的抗菌作用实质是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