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2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马来酸酐和2-丁基辛醇为原料,经酯化得到相应的双酯,以乙醇作混相促进剂,使双酯与亚硫酸氢钠进行磺化反应,合成了磺基琥珀酸双2-丁基辛酯钠盐。采用正交试验对酯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合成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3.58×10-6mol/L,表面张力(γcmc)为27.568mN/m。  相似文献   
2.
针对改进型AntClust算法因为其随机性而产生较多误差的问题,将它与K-means算法进行组合,利用K-means算法计算精确的特点弥补改进型AntClust算法的缺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混合聚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混合聚类算法具有更高的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例分析,综合研究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热混相驱的地下热氧化状态、热氧化前缘稳定性及生产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油组分越轻、黏度越低,热氧化燃料消耗量越低,氧化生热温度越低。稀油和挥发油热氧化前缘能够稳定推进,形成高压条件下的轻质油藏中温热氧化稳定驱替状态。稀油和挥发油的热气化和蒸馏作用强,容易在高压高温热氧化前缘与热烟道气一起形成气化和蒸馏单相区带,形成注空气热混相前缘。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热混相驱开发过程可分为增压见效、低气油比高效稳产、高气油比生产等3个阶段,增压见效阶段和低气油比高效稳产阶段产出70%以上的原油。  相似文献   
4.
碱水驱油过程中界面张力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一系列试验,深入研究了碱驱过程中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在碱/原油萃取实验中发现,原油被碱萃取后仍存在界面活性,萃取对界面张力最低值影响不大,使界面张力平衡值升高;低酸值原油被萃取后所受影响要大于高酸值的原油;已萃取原油后的碱液与新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将大幅度降低,可以使其最低值和平衡值都达到超低。此研究工作对碱驱的动态驱油机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获得的结果对化学驱配方的筛选及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碱表面活性剂羧基甜菜碱表/界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自制的含双键羧基甜菜碱BC的表面性能和无碱条件下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性能。45℃时,BC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为1.02×10-5mol/L,γcmc为29.603 mN/m。油水来源为大庆一厂时,在BC质量分数为0.05%0.20%时,BC一元体系、BC/0.09%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二元体系采出水溶液与原油和模拟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均达到10-3mN/m数量级,单一活性剂体系与模拟原油间界面张力降幅大于相应的原油结果,二元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时间比一元体系长。油水来源为大庆三厂时,BC一元体系采出水溶液与原油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且45℃老化160 d的界面张力仍保持在10-3数量级,稳定性较好。图7表1参10  相似文献   
6.
非均质油藏双水平井SAGD三维物理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秀峦  刘昊  罗健  江航  王红庄 《石油学报》2014,35(3):536-542
为了改善双水平井SAGD开发过程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双水平井双管柱结构三维比例物理模型和已有的注蒸汽三维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油藏非均质性对SAGD蒸汽腔展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储层存在平面非均质性时,双水平井SAGD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蒸汽腔发育不均匀、水平段油藏动用程度较差等现象,影响了SAGD的开采效果;水平井采用双管柱结构可提高水平段油藏动用程度;合理的注采参数、有效的操作压力、较高的蒸汽干度以及稳定的生产井井底饱和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控制均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根据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总结了双水平井SAGD生产各阶段的注采调控方法,将其应用于油田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尾烷基硫酸盐的合成与表面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丁基辛醇、2-己基癸醇和2-辛基十二醇以及氯磺酸为主要原料,通过磺化、中和法合成了碳数分别为12、16和20双尾烷基硫酸盐表面活性剂(GC12S、GC16S和GC20S),并用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双尾烷基硫酸盐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比同碳数的直链烷基硫酸盐的高,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比直链的更显著;碳链越长,表面活性剂的cmc越小,γcmc下降得更快。GC12S、GC16S和GC20S的γcmc分别为28.50 mN.m-1、27.56 mN.m-1和24.91 mN.m-1。  相似文献   
8.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自聚和性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王月星  韩冬  王红庄  鲁毅强 《化学世界》2003,44(4):216-219,199
Gemini表面活性剂通常是由两 (或三 )条疏水链、两个亲水基和一个连接基组成的两性分(离 )子 ,与由单亲水基和单疏水基构成的单体表面活性剂分 (离 )子相比较 ,在临界胶团浓度、界面性质和溶解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性质。由于其电荷密度高 ,临界胶团浓度低 ,并且有很低的 Krafft点 ,能在低浓度下与高碳烷烃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在石油开发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详述了该类新型表活性剂的吸附、自聚、性质 ,比较了与单体表面活性剂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蔡红岩  王强  王红庄  张群 《精细化工》2014,31(5):638-642,680
以芥酸、N,N-二甲基-1,3-丙二胺与氯乙酸钠为原料,经过酰胺化、季铵化两步反应,合成了芥酸酰胺丙基羧基甜菜碱EBC。使用FTIR、MS对酰胺中间体EA和甜菜碱产物EBC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甜菜碱EBC的表界面性能、吸附特性和增黏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2×10-5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CMC为29.60 mN/m;最小烷烃碳数(nmin)为16;无碱条件下,EBC与大庆和苏丹油田原油达到10-4~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m(EBC)∶m(DABS)=8∶2,复配体系质量分数0.001%~0.20%与长庆马岭油田原油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界面性能优异,且抗稀释能力强;该表面活性剂在天然油砂上的吸附量为0.07~0.51 mg/g砂,小于1.0 mg/g砂的指标要求;而且具有明显的增黏性能。甜菜碱EBC可作为较理想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应用于化学复合驱。  相似文献   
10.
碱水驱油中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旋转滴法研究了离子强度、pH值、阴离子和原油组分对碱水/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和平衡值的影响,考察了原油在长期老化后界面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碱液离子强度和pH值只有处于最佳组合条件,才能产生最低的界面张力,阴离子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原油经老化后与碱液间的界面张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