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征  梁二军  袁斌  王少辉  晁明举 《中国激光》2007,34(s1):128-132
针对已有的固相合成法和湿化学法等合成方法中存在的工艺复杂、反应时间长、反应不充分等缺点,提出应用激光烧结快速合成技术制备质地致密、成型较好的La2(MoO4)3材料。对样品的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样品表面形貌和热膨胀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基本上是单一相的La2(MoO4)3,扫描电镜显示出样品表面多为细小晶粒的团聚体;能谱分析表明样品表面上各小晶粒的成分基本相同,说明得到的样品成分均匀;La2(MoO4)3在低温下是单斜结构,达到室温及以上时为正交结构,其极有可能是各向异性负热膨胀材料。  相似文献   
2.
从菲涅耳反射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确定了反射光的电矢量相对于入射光的电矢量x分量及y分量的位相和取向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振幅反射率rpx和rpy的正负,真实地反映反射光中相应电矢量分量相对于入射光的电矢量的位相变化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35~#钢激光宽带淬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激光束对 35 # 钢材料进行了宽带激光淬火 ,在 3.0~ 3.3k W激光功率下 ,获得单道淬硬带宽15 mm,淬硬层深 0 .5 3mm。给出了不同激光功率条件下淬火区硬度沿淬硬层深的变化曲线 ,淬硬层硬度分布基本均匀 ,平均硬度约为 5 5 4~ 675 Hv,与基体硬度比较提高了 2 .3~ 2 .5倍。显微组织结构分析显示淬硬层沿层深方向可分为完全淬硬层、过渡层和高温回火区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测量光强阈值的新方法,一些与光强有关或对光强表现出阈值特性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此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如光纤端面损伤阈值的测定,受激喇曼和受激布里渊散射以及受激四光子混频阈值的测定,液晶分子的排列转向与光强关系的测定等。 通过光学多道分析议(OMAⅢ)发出两个触发射脉冲,一个脉冲用来控制Nd:YAG脉冲激光器的闪光灯,另一个脉冲经过光学多道分析仪的内脉冲1303型脉冲器,产生一个延迟电触发射脉冲控制Nd:YAG激光器的调Q开关,通过改变电触发脉冲的延迟时  相似文献   
5.
V2O5和工艺参数对镍基合金激光熔覆层裂纹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激光熔覆NiCrBSiC自熔合金粉末中添加不同含量的V2O5,通过改变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预涂厚度,进行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单道及多道搭接试验.实验表明,V2O5的含量、激光熔覆的工艺均对熔覆层的形貌、组织、性能以及降低裂纹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各个试验样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工艺和粉末成分对熔覆层性能及裂纹敏感性的影响,分析了多道搭接裂纹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CeO2对镍基碳化钨激光熔覆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条件下不同含量的氧化铈对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宏观质量、显微组织及熔覆层横截面硬度的影响。CeO2的掺入均能使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中的相组织得到细化,裂纹大大减少,宏观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随稀土氧化物加入量的增加,稀土的细晶变质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当CeO2的含量为0.16wt%时,熔覆层的硬度达到最大约为900HV0.3~1300HV0.3,裂纹基本消失。激光功率对熔覆层的宏观质量、显微硬度及微观组织均有影响,当激光功率低于1.5kW时,难以得到连续光滑的熔覆层;当激光功率高于2.0kW时,熔覆层的晶粒长大,硬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激光技术对Cu基材进行表面强化处理。使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计(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强化表面进行显微组织和物相分析,并测试了样品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强化层无裂纹,组织细小均匀、呈快速凝固特征,强化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平均硬度为625HV0.1)和良好的耐磨性,其磨损失重仅为纯Cu基材的1/5,而激光表面强化使导电性略微降低。激光表面强化层硬度和耐磨性的提高可归因于颗粒强化、细晶强化和固溶强化的共同作用,而导电性的降低程度主要受稀释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米气敏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传感器具有传统的传感器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能。本文介绍了目前纳米传感器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纳米气敏传感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原位生成NbC颗粒增强镍基激光熔覆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激光熔覆技术是金属材料表面强化和改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该技术,在A3钢表面激光熔覆预置涂层,成功制备出了原位生成NbC颗粒增强的镍基复合涂层,并进行了硬度、摩擦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显微组织分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原位生成NbC颗粒增强的镍基复合涂层与基材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的组织为先共晶析出的树枝晶(Cr,Fe碳化物相)和原位生成的NbC颗粒相均匀分布在γ(Ni Fe)基体中。硬度测试和摩擦磨损实验表明,激光熔覆原位生成Nb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平均硬度高达HV0.31200,耐磨性是纯Ni60激光熔覆层的2.5倍。分析认为,其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原因在于涂层中形成了大量的、原位生长的NbC颗粒增强相,且均匀分布于基体中。  相似文献   
10.
激光熔覆原位生成TiC-Zr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涂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预涂粉末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出原位牛成TiC-ZrC颗粒增强的镍基复合涂层.使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和X射线衍射(XRD)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和物相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熔覆层进行了硬度、摩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原位生成TiC-Zr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形貌良好,涂层与基材呈冶金结合.熔覆层底部组织为定向生长的γ(NiFe)树枝晶,熔覆层中上部组织为先共晶析出的TiC-ZrC颗粒相和Cr3C2条状相均匀分布于γ(NiFe)树枝晶基体中.熔覆层具有高的硬度(平均硬度HV0.31300)和良好的耐磨性,与纯Ni60熔覆层相比,其磨损失重仅为纯Ni60熔覆层的1/4.熔覆层硬度和耐磨性的提高归因于大量TiC-ZrC复合颗粒的形成及其在涂层中的均匀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