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26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对卡箍套管加固网架杆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对比加固前、后杆件的受力情况和承载力变化以及二次受力作用对加固构件的影响,证明了该加固方法可有效提高杆件轴心受压承载力,提出了该加固方法的计算原则:强度验算时不考虑套管、稳定性验算时不考虑杆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局部加大截面后构件等效刚度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考虑加固截面相对长度的构件等效刚度实用计算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法与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结果均较为接近,可方便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同时指出,当加固截面与构件长度之比达到一定值后,增加加固截面相对长度对提高等效刚度和承载力的效果不再明显,加固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
对于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当前标准采用检测其正拉粘结强度的方法来进行评定。论文通过研究相关标准的具体规定,并对C15-C45等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侧面粘贴碳纤维后,进行了碳纤维正拉粘结强度试验。论文指出,轴心抗拉强度与正拉粘结强度在概念上不相同,试验数据也表明当前标准中碳纤维施工质量评定指标似偏于严格,易...  相似文献   
4.
通过拉拔法试验及理论分析,探讨了混凝土结构无机材料植筋拉拔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混凝土强度、植筋锚固深度、钢筋外形、直径对无机材料植筋技术的影响,为今后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无机材料后锚固技术规程》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成勃  谷风川  张飞雁 《建筑技术》2011,42(11):1038-1041
在表面嵌固法中,嵌固板条能否发挥其抗拉能力的关键,在于嵌固板条与混凝土表层是否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通过研究嵌固板条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强度和破坏情况,得到破坏形态均为嵌固材料从结构胶层拔脱,发生滑移破坏,造成粘结失效。粘结强度主要与结构胶自身的粘结强度和嵌固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基材混凝土的强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不大,说明嵌固板条施工时应完全埋入混凝土的表层,以减小嵌固板条剪应力的梯度变化,使之受力更趋均匀,可为采用表面嵌固法时嵌固板条的锚固长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的方法,对表层嵌贴CFRP(碳纤维增强塑料)板条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未加固的构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表层嵌贴法加固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及刚度,抑制斜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减小裂缝宽度,提高混凝土梁的变形能力,改善其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7.
适筋梁(板)主筋现有应变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工程中,为检验受弯构件的承载力情况,常需进行结构性能检验。但对于正在使用的构件,一般只施加少量的荷载,用挠度的变化来说明构件的结构性能。工程中的受弯构件通常为适筋梁(板),本文通过试验验证了适筋梁(板)在弹性和塑性状态下,钢筋应变与荷载在某一阶段近似成线形关系,从而通过测量少量荷载作用下主筋应变的改变,来推算受弯构件主筋的初始应变,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构件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过程中,对芯样端面的加工通常有磨平法和补平法两种方式。本文就两种方式加工的芯样的受力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用有限元法和试验实测值的结果比较,说明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指出了磨平法的优越性和减小补平法测试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某工程为一在建工程,框架结构.该工程顶层屋面为现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梁,梁截面为T型,高850mm,跨度14400mm.大梁拆侧模准备进行预应力张拉时,发现梁侧面出现裂缝.  相似文献   
10.
将减震技术中的屈曲约束支撑技术应用到既有建筑房屋加固改造中,并与传统加固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屈曲约束支撑在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中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屈曲约束支撑加固后可有效增加结构阻尼及延性,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指标能较好地满足规范要求,实现提高抗震性能等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