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34篇
轻工业   8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Σ-ΔA/D转换技术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Σ-ΔA/D转换技术近年来颇受重视,因为基于该技术的A/D转换器能达到很高的分辨率(16bit以上),并另具一系列优点。本文对Σ-Δ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过采样(Oversampling),噪声成形(NoiseShaping),以及数字抽取滤波(DigitalDecimationFiltering)等内容,均作了叙述。作者还对一个20bitΣ-Δ转换器的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该转换器采用了高阶MASH噪声成形技术,而其数字抽取滤波部分则由梳状滤波器与级联的半带滤波器构成。文章中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Σ-ΔA/D转换技术及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Σ-ΔA/D转换技术近年来颇受重视,因为基于该技术的A/D转换器能达到很高的分辨率(16bit以上),并另具一系列优点。本文对Σ-Δ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过采样(Oversampling)、噪声成形(NoiseShaping)、以及数字抽取滤波(DigitalDecimationFiltering)等内容,均作了叙述。还对一个20bitΣ-ΔA/D转换器的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该转换器采用了高阶MASH噪声成形技术,而其数字抽取滤波部分则由梳状滤波器与级联的半带滤波器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内围护结构在不同供暖时间比下的能耗特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外墙内、外保温方式下的间歇供暖房间内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及能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暖时间比λ越大,房间的平均热指标越小;不同供暖时间比时,内围护结构的能耗比都很大为75%左右;当供暖时间比减小时,内墙的无效能耗源比增加,最大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4.
舒钊  钟珂  肖鑫  张宁波 《硅酸盐学报》2022,(6):1652-1660
脂肪酸类相变材料(PCMs)在缓解建筑用能源危机上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工作制备了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LA–MA–SA)的相变材料。以多孔网状膨胀石墨(EG)为热导率增强材料、硅藻土(DE)为定型材料,通过熔融浸渍法分别制备了含质量分数为2%EG、4%EG、6%EG、8%EG、10%EG的高热导率的LA–MA–SA/EG/DE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对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和热物性测量。结果表明:LA–MA–SA与EG和DE为物理吸附过程且吸附效果良好。稳态法热导率测试发现,EG可以有效提高PCM的热导率,添加2%~10%的EG,热导率增强了29.7%~708.2%。通过泄漏测试发现,添加DE能够对复合物起到一定的定型作用,防止PCM的泄漏。对复合物进行100次DSC循环后,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均无明显变化。通过蓄/放热试验发现,LA–MA–SA/10%EG/10/%DE的石膏板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分别表现出良好的储、放热性能和较长的相对热舒适时间,较纯石膏板延长0.82 h。  相似文献   
5.
分析计算了采用不同空气换热器组合方案时CC/DV系统和CC/MV系统的新风能耗,指出两个空气热回收装置组合使用可以消除新风再热能耗,但在夏季湿热地区,排风潜热回收比消除新风再热能耗更重要,应尽可能使用全热空气换热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置换通风、地板送风和碰撞射流通风等送风方式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实测了传统的混合通风与这三种送风方式下空调房间的室内温度和气流速度,对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温度分布、气流分布和热舒适性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夏、冬两季典型霾过程期间,对上海地区自然通风房间的室内外空气中PM10、PM2.5的逐时变化进行了连续实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霾天无论室内或室外,PM2.5均为颗粒物浓度的主要贡献者。利用实测数据讨论了PM10和PM2.5间的关系和室内外浓度I/O规律。PM2.5/PM10的变化范围在夏、冬两季实测霾过程中分别为0.741~0.984和0.788~0.957。此外,实测结果说明,在霾天气下通过单边自然通风来改善或维持室内空气质量将不会有实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对空气全热交换器在上海市冬季和夏季运行效率进行连续实测的基础上,利用湿度势理论,得到了全热交换器运行效率随室外温湿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不同污染源位置对颗粒物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室内人员日常活动及办公行为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颗粒物在置换通风室内的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5种典型粒径的颗粒物在这两种不同污染源释放位置下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若污染源高度靠近地面,则产生的颗粒物在人员呼吸区浓度较低,而人员活动时在较高位置产生的颗粒物因受到热浮力的作用,在呼吸面上的浓度较高;热浮升力对小粒子(dp<5.0μm)的输运起支配作用,而大粒子将受重力作用而沉降至地面。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产生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