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热流道注塑模具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热流道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塑件质量、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还能显著提高塑件的生产效率。通过对移动硬盘塑料件的结构及成型工艺特点进行分析,设计了移动硬盘塑料件热流道注射模具,重点对热流道模具热平衡计算和热流道浇注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模具采用单点热流道、一模两件潜伏式浇口、外滑块抽芯机构及斜推杆抽芯成型倒扣设计。实践证明,该移动硬盘塑料件模具设计结构合理,在提高塑料件成型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及生产效率,为同类结构特点的热流道注塑模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赤峪煤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针对该矿C0202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大和上隅角瓦斯超限等问题,对瓦斯综合治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了瓦斯综合治理措施,为在相同条件下瓦斯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高新刚 《煤》2018,(10)
针对我国高产高效井工矿井大断面煤巷支护困难的问题,从理论角度分析了预应力锚杆的作用机理。为了使巷道顶板与两帮相互联系并形成稳定的整体锚固结构,对比分析了普通锚固与框型锚固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为大断面煤巷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勘探压裂工程优化设计,不但要结合单井具体特点,即“个性化”设计,还要从勘探提交储量区块改造的整体考虑:针对新肇、敖南区块储层的具体特点,以提高单井产能为最终目标,把各项技术有机融合、配套综合应用,提高了储量区块的评价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深井采空侧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导致的支护难题,运用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以常村煤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宽度护巷煤柱下采空侧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以及侧向支承压力的分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煤柱宽度达到30 m时,巷道围岩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看台外观通常为阶梯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梁板较多采用框架斜折梁结合框架水平梁处理看台具有坡度和台阶的阶梯板,从而形成框架斜折梁和框架水平梁在平面和高度均重合的状况,致使体育看台结构施工在施工缝选择、模板支撑、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等方面较为复杂,另外会因工序制约、空间重合、交错而较难施工。从施工工序及技术措施上进行上述框架斜折梁与框架水平梁重合情况下施工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新刚 《中州煤炭》2010,(6):92-93,96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陶二煤矿将原有KJ75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全面升级改造为KJ75N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对新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应用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对煤矿旧采区残留煤进行复采,提高资源回采率,根据某矿现场情况确定旧采区残留资源赋存状况及复采范围,通过UDEC模拟确定复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及支架的支护强度,并提出了巷道掘进与回采期间的安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9.
高新刚 《河北化工》2014,(6):106-108,111
通过在首采C0202工作面开展打钻抽采精细化创新,实现了“钻到位、管到底、孔封严、水放通”,成孔率大大提高,孔口负压达到20kPa以上,单孔抽采浓度普遍达到40%以上,部分钻孔浓度达到90%以上,抽采量提高到原来的2.3倍,抽采效果显著提高。杜绝了瓦斯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0.
高新刚 《通讯世界》2016,(8):270-271
为了更牢靠,有用的保障地面原煤运输的安全接地工作,人们可以利用PLC技术进行对系统的监控和防护.我们可以按照PLC在操纵方面的优势可以很好地结合到原煤输配的系统中来,从而提升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性.因为PLC在原煤输配系统中更好改善它的保护装置和报警显示装置,在整个原煤输配控制系统中启到核心作用,它可以利用传感器采集工作中应用的数据,在利用太网将数据传递给上位机,进而实现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