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便于数据的实时利用、管理及存储。该文简介了WITS特点、数据传输与接收和连接方式以及相应软件设置和数据传输与接收的检验方法;为综合录井数据实现符合WITS要求的数据传输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这对井场以及后方基地实时综合利用综合录井、LWD和MWD数据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油气藏的井下温度分布式动态监测技术作为油气藏开发效果评价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主要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与井下电缆构建光电复合缆的形式来实现,然而电缆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热量以及复合缆在封隔器位置的特殊结构,导致电缆产生的热量在封隔器部分出现非均匀分布, 使得分布式温度测量参数的常规校准方法难度大。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omsol有限元局部温度场仿真与卡尔曼滤波的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校正方法。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光纤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封隔器处整体式复合缆穿越三维结构, 同时构建了基于井下流体对流散热的电潜泵与电缆发热模型;然后针对井下封隔器内的复合缆穿越器,建立了基于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的穿越器部分三维温度场模型,并且结合分布式光纤实测数据, 建立了井下分布式光纤温度分布状态空间方程,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井下分布式光纤井筒温度的精确校准。 最后,利用所研发的温度分布式监测系统在南海某油田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三维温度场建模与卡尔曼滤波校正的井筒测量温度曲线,减轻了电潜泵电缆与封隔器对井筒温度的干扰影响,提高了井筒温度测量的精度,测量相对误差仅为0. 16%,满足生产现场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深水钻井过程中,从平台延伸到井底的钻柱会在不同深度处与隔水管或井筒发生多点碰撞和摩擦,呈现出接触非线性特征。为了准确掌握深水钻井管柱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将其简化为管中管结构,并提出了对应的管柱动力学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建立的管柱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响应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导入Isight优化软件,进行基于可靠度分析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确定出在工程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方面都满足要求的设计参数组合。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独考虑隔水管的模型,提出的管中管模型所模拟的管柱系统整体变形程度较小,说明内外管柱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深水钻井管柱系统的整体偏移有抑制作用;此外,提出的基于可靠度分析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可以避免优化设计结果因靠近约束边界而在参数波动情况下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直动型溢流阀被广泛用于水下动力设备的供能调节,但下潜水深的变化时常使得其动态稳定性无法保证,以至于在到达一定水深之后,溢流阀阀口会出现异常的压力波动现象,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状态。为此,开展流固耦合分析,建立了直动型溢流阀的两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通过无因次化后模型的求解,实现了对试验测试信号中振动深度的准确复现,并进一步分析了溢流阀阀芯的轴向和纵向振动状态随水深的变化,以及在部分深度下阀芯振动的多稳态共存现象。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因素为试验测试信号中发现的压力波动特征提供了理论解释,从而为通过对溢流阀的优化设计来解决溢流阀的大振幅脉冲振动提供了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5.
南海西部海域莺歌海盆地某气田有13口井在生产或MDT测试过程中,出现CO2气体含量高于60%,而随钻录井检测到的CO2气体含量很小,造成录井的CO2气体资料的应用价值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影响CO2气体检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CO2气体的主要特性是易溶于水并能与碱反应,在CO2气体进入井筒时会与钻井液(水基钻井液)中的水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进而降低CO2气体含量。通过统计分析,提出了借助生产或MDT测试数值回归录井CO2气体含量的方法,据此得出了两者的关系式,用于录井CO2检测值的修正。26口井的回判结果表明,以该公式为基础编制的实时软件可相对准确地预测地层CO2气体含量,可作为录井过程中CO2气体检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的绝大部分发达城市都因其深厚的工业化基础而直接导致产业结构的"偏高碳",因此城市发展应该确立一个整体性发展意义上的低碳发展策略。由于低碳城市建设多学科协同并进,加之国际上已把碳排放纳入金融衍生的范畴,因此,着眼于我国的碳金融体系建构,可以说是应对目前执行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有效策略之一。以金融手段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应增强信息透明度,并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实现低碳产业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确保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阶段存水率、水驱指数理论图版作为评价水驱油藏效果一种重要模型,在确定油藏合理配水量与井网调整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由于该模型是含有3个未知变量,因此在实际应用运用过程中,我们通常选择控制注采比的大小来确定含水率与存水率、水驱指数的变化规律。运用理论图版对A断块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进行拟合可以看出该图版无法有效判断注水效果的合理性。这说明理论图版适合性有限。为了更好的确定油藏水驱效果,通过水驱油藏注采经验公式与存水率、水驱指数定义式结合推导出合理注采比下阶段存水率、水驱指数与含水率的表达式,应用新的表达式所得到的理论曲线与实际生产曲线趋势对比,若理论的曲线与实际结果一致,说明水驱有效较好。同时在对A油藏运用过程中,我们还能通过该模型得到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好坏时机,所以相比与理论图版,新模型更加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廖茂林 《机械工程学报》2020,56(21):121-130
为了提升旋转冲击钻井过程中轴向冲击的辅助破岩效果,设计了一套用于测试钻头与岩石之间激振碰撞的试验装置,通过对钻头的激振频率、激振振幅和施加的静态压力3项可控参数的调节,研究了该激振冲击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演化规律,且试验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进一步的分岔分析和相平面分析发现,由于激振冲击系统具有典型的接触非线性结构,其动态响应也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钻头在与岩石发生激振碰撞后,主要保持单周期的振动状态,但随着控制参数的变化,钻头与岩石之间在一个激励周期内的碰撞次数会不断改变;此外,钻头的振动状态还会经由倍周期分岔转变为双周期振动,但最终又会经由逆倍周期分岔或者折叠分岔重新回到单周期振动状态。由于钻头的振动状态直接决定了其轴向冲击力的大小,因而会影响其破岩效率;因此,为了获得破岩效率最高的一周期一次碰撞的钻头振动状态,应该采用较高的激振频率和振幅,但应该避免较高的静态压力,因为它将触发钻头的颤振,反而降低其破岩效率。  相似文献   
9.
南海D区块普遍存在储气层位多、地层压力变大、构造复杂等特点,使得钻井过程中井下复杂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影响钻井周期,增大了钻井成本,因此,为了保障钻井安全、提高钻井效率,进而降低高温高压井钻井成本,在钻井过程中实时监测地层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使用dc指数与深度建立二维坐标系,然后采用伊顿经验公式法计算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的方法,并借助于Geoservices公司研发的equiPoise系统,实现了系统化、程序化地对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进行实时监测。这种方法在南海D区块的3口井进行了实际应用,最终的监测数据与实际测量压力结果对比吻合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钻井流体密度是决定井筒中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钻井流体密度的精确计算是进行井筒压力控制,避免井涌、井喷或者井漏等井下异常情况的关键。由于钻井流体中存在着液相组分,其密度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改变,从而使得钻井流体在地层中的密度与其地面测量结果不一致,鉴于此,需要对钻井流体的液相组分密度进行温压修正。通过对不同类型钻井流体的实验研究,在API标准提供的温压修正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温度的二次方项,将温度对钻井流体液相密度的非线性影响纳入考虑,并以此形成了改进型温压修正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改进型温压修正模型的密度预测结果普遍优于API模型的预测结果。特别地,对于那些对高温敏感的钻井流体,采用改进型温压修正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其井下当地密度的预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