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1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外CO氧化触媒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申忠 《煤矿安全》2002,33(4):36-38
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CO氧化触媒 ,包括霍加拉特型、贵金属型以及其他种类型触媒的研究动态。提出提高触媒强度和研究不怕水汽又在常温下具有很好活性的CO氧化触媒是今后应用于过滤式自救器和消防自救呼吸器触媒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国外最近化学氧自救器发展很快。西德Drǎger 公司出品的“OXY—SR—60”型自救器,是其中最新的一种。仪器结构上有许多新特点,如外壳采用真空密封,药剂呈片状,采用循环式气路等。现分述如下:Drǎger 工厂初期生产的自救器,采用往复呼吸方式。其优点是构造简单,KO_2药剂利用率高,但却具有药缶阻力与吸气温度较高的缺点。“OXY—SR—60”仪器基本上  相似文献   
3.
国外矿工自救工作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申忠 《煤矿安全》2000,31(6):48-50
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外矿工自救工作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用氧气自救器代替过滤式自救器;最新开发的化学氧自救器和过滤式自救器;自救器的质量管理;自救器使用的训练工作;逃生路线的准则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 AZG—4OA 型隔离式自救器(文中简称 G 型自救器)在现场使用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找出了 G 型自救器存在的“起动不生氧”、“生氧又中断生氧”和“爆炸”、“着火”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止措施,对今后使用、研究新型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煤矿井下产生自然发火,引起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矿井大气中便积聚了危险浓度的一氧化碳时,或发生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使氧气浓度降到很低,危及人的生命安全时,矿工佩戴上自救器,就可安全退出危险区。所以,自救器在许多国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谢书文  施申忠 《煤矿安全》1994,(12):30-31,45
本文对过滤式自救器在我国矿工自救工作中所起重大作用加以认定的基础上,指出了它在使用中不能起防护作用的局限性。文章还在对比了两种原理的氧气自救器(化学氧和压缩氧)的特点后,提出今后我国应逐步用化学氧自救器取代过滤式自救器来装备矿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自救器在我国生产使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它在救护矿工安全脱险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至今仍未普遍使用。1980年,煤炭部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每一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为了更好地推广使用自救器,本文介绍化学氧自救器如下。  相似文献   
8.
根据化学氧自救器人佩戴试验与防护性能检验结果、药剂有效氧和所要求的防护时间,推导出化学氧自救器装药量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比较吻合,能应用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9.
通用的过滤式自救器只能将有毒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并不供氧,佩戴者必须依赖矿井大气中的氧。虽然如此,多年来曾用这种自救器救过很多人,然而,亦有一些人丧失了生命,这是由于这种自救器的防护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造成的。美国矿业局匹兹堡采矿与安全研究中心,在近期提出的1950~1969年事故统计中,死亡总数为566人,其中有118人由于一氧化碳中毒致死,有  相似文献   
10.
OSR系列化学氧自救器是煤科抚顺分院和抚汕煤矿安全装备实业公司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三代化学氧自救器,它和“七五”期间研制成功的AZH系列化学氧自救器相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零件通用化程度高,便于工厂生产管理和降低成本等优点。服务年限可以由三年增加到五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