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今后30-50年,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区域资源特色而言,我国西部城市必将承担起带动西部地区整体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历史使命。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特大河谷型城市——兰州在推进东西合作与双向开放、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在快速扩张和重构中面临的用地限制、产业空间重置、生态环境约束等特殊矛盾,从都市区、市域、中心城区三个层面提出了未来30年兰州城市空间格局重构的战略方案,并对城市生态、文化空间的建设进行了探讨,认为兰州在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应重点关注水资源短缺、高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多元产业体系构建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资源导向型创意城市进行分类,并研究其发展模式、构成系统、发展阶段和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以敦煌市为例,分析其建设资源导向型创意城市的基础和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策。将资源导向型创意城市分为4类,即设施资源主导型、研究机构资源主导型、文化旅游资源主导型、历史遗产主导型创意城市。敦煌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达,创意经济兴起,是资源导向型创意城市中按旅游模式发展的典型代表。要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创造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政策环境,培养创意产业人才,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创意产业建设,把敦煌市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创意城市。  相似文献   
3.
"灯下黑"是大城市迅速扩张时期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效应是"灯下黑地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特殊的区位与功能定位使其发展具有特殊性。研究通过分析"灯下黑地区"的发展动力机制,将其发展模式分为产业"转移—接纳"型、区位型、资源型和政策型四类,并依据不同时期"灯下黑地区"的发展特点及与中心城市的关系,将其发展分为"灯下黑"阶段、过渡阶段、"灯下亮"阶段和区域一体化阶段,进而探讨了不同类型"灯下黑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