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3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MAPGIS提供的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技术以及深层次的可视化查询、分析功能,借助先进的网络硬件和软件资源,建立矿区生产安全信患可视化系统,为矿区的安全生产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煤样受载变形过程中其内部微细观裂纹的产生、扩展、演化的分析,结合煤样的变形损伤特征,选取合适的损伤参量,建立了单轴压缩下煤样的损伤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较好地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煤矿井下不同现场注浆加固工程对注浆材料性能的需要,研发了新型无机双液及单液注浆材料。前者具有突出的快凝、早强特性,2种组分混合后5~15 min固化,1~8 h强度可达8~15 MPa。该材料主要应用于叠加应力、构造区、动压等复杂条件下具有较强时效性要求的大变形巷道浅孔注浆加固工程;后者具有突出的高渗透、高强特性,其细度达2 000目(6.5μm),在(0.6~0.8)∶1水灰比下,最终强度可达50~70 MPa。该材料主要应用于采煤工作面防片帮深孔注浆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4.
半煤岩软底巷道底鼓控制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已15煤岩软底巷道底鼓一直是困扰平煤集团三环公司的重大问题.以该巷道大范围内的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巷道底鼓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得出围岩性质、地质构造和支护形式是产生底鼓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锚注加固底板控制巷道底鼓的方案,并对其支护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使用普通锚网支护和锚注支护加固底板的围岩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锚注加固底板前后围岩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现场结果表明:锚注加固技术显著提高了底板岩体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巷道的支护效果,有效的控制了半煤岩软底巷道的底鼓变形.  相似文献   
5.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了6种加载速率下石灰岩圆盘试样的巴西劈裂试验,分析了圆盘试样劈裂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强度、能量和破坏特征与加载速率的关系.试验表明:整个加载劈裂过程中压应力-压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压密、弹性和破坏3个阶段,拉应力-拉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弹性和破坏2个阶段,峰值前拉应力-拉应变始终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峰值压应变、拉应变与加载速率没有明显关系.加载速率对试样劈裂强度、劈裂能率的影响大致相同:加载速率(0.005~0.5 kN/s)较低时,劈裂强度、劈裂能率随加载速率增加较为缓慢;加载速率(4.78~58.8 kN/s)较高时,劈裂强度、劈裂能率随加载速率增加较快,采用对数函数能够表征三者的关系,且劈裂强度与劈裂能率呈正相关,加载速率为0.005~58.8 kN/s范围内大多数圆盘试样劈裂成对称半圆,劈裂破口面宏观特征与加载速率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大倾角深孔爆破施工过程中封孔难度大、效果差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深孔爆破快速封孔材料及新工艺。该材料具备快凝、易输送、早强等特性,0.8∶1水灰比条件下的材料凝固时间缩短至1.5 min,固结体1 h强度可达3.2 MPa、2 h强度高达10.5 MPa,同时对该材料进行了抗冲击能力分析;配合简单、快速的深孔爆破封孔材料泵送新工艺,实现快速、准确达到封孔长度的要求。将该材料及新工艺应用于工程实际,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单个炮孔封孔仅用时15 min,封孔作业人数减至2人,一次起爆3个孔仅需4 h,降低了作业难度、减少了作业时间,爆破后顶板完整,爆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熊祖强 《山西建筑》2007,33(3):58-59
以有限元方法为理论基础,得出了结构梁柱内力、板中的应力大小和分布随不同侧移刚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板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框架结构在温度工况下板最大温度应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对于在实际工程设计时考虑结构温度荷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ANSYS软件,对洪洲宝塔结构转换节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结构的对称性,上层墙体内收并不引起下层墙体产生明显的平面外弯矩,因此,宝塔外墙层层内收的结构形式,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大采高长工作面主撤巷道合理布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寺河矿4301大采高长工作面主撤巷道的合理位置,减少煤柱损失,通过研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探讨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进而确定主撤巷道的位置。采用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末采阶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保持在距工作面8~10 m处,影响范围约50 m,剧烈影响范围约为20 m;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应为35~45 m,即主撤巷道应布置在距盘区集中巷35~45 m处,既保证了主撤巷道的稳定,同时也减少了煤炭资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熊祖强 《山西建筑》2012,38(8):45-46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一种塔式建筑采用了新型的结构转换层形式,采用外墙加腋的方法处理节点,并使用有限元软件对这种转换层的节点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