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依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390篇来稿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几种不规范的著录方式,并给出正确的表达方法,可为科技论文写作者及科技期刊编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科技论文作者对摘要重视程度不够,撰写质量欠佳的状况,根据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20余种科技期刊数百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摘要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及产生的原因,给出一套撰写摘要的正确方法,为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电视频道整体包装和品牌建设的关系再认识,具体分析了电视频道包装系统的核心内涵,从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入手,详细阐述了建立频道形象包装识别系统,打造优势品牌的具体内容,并指出电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的个性化、人文化、内在化、规范化和时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吸附床内不同管数和管径对传热的影响,分别设定吸附床的换热面积或填充量为定值,改变传热管的直径及管数,建立了吸附床三维几何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吸附床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吸附床换热面积或填充量一定时,随着换热管数目增多,直径减小,同一时刻吸附床轴向和径向各点温度上升更快,分布更均匀,强化了传热;质量流量对床层温度没有大的影响;并对原吸附床结构进行改进,由原来的5根Ф32×3 mm的传热管和12根Ф10×1mm传质管改为Ф10×1 mm的50根传热管和23根传质管,其填充量变化不大,但换热面积却由0.58 m2增加为1.11 m2,床层温度分布更均匀,强化了传热,缩短了循环周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及用户画像在学术期刊智能出版转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国内外学术期刊出版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学术期刊智能出版融合发展的建议。首先,探讨基于数据关联的期刊用户画像构建,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标签划分、用户画像标签体系构建4个步骤;其次,提出学术期刊智能出版系统内部维度出版流程的智能化重构,包含了选题策划高效化、审稿评议智能化、编排校对自动化、生产印刷按需化、营销服务精准化;再次,加快学术期刊智能出版系统外部维度知识服务的智能化转型,包括知识检索和发现服务图谱化、知识推荐和定制服务精准化、科研决策工具智能化、多媒体服务场景化、社交媒体服务网络化、开放获取服务共享化;最后,提出全流程学术期刊智能出版系统的框架设计,为学术期刊出版智能化转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RNG k-ε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换热器的传热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拟的可行性;分析了Reynolds数为2362~16860范围内的螺旋升角α变化对Nusselt数和摩擦阻力系数f的影响;并考察了等泵功率下的综合传热性能PEC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u和f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1%和1.3%,证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α在15°~75°范围内,Nu和f均随着α的减小而增大,特别地,当α小于35°时,f随α的减小剧烈增大;在等泵功率下,PEC值为0.84~1.93;α在15°~45°时,α为35°具有较好的综合传热性能,α为55°、65°和75°时,虽然其PEC值比35°时略高,但其Nu与35°时相比要小很多,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传热速率的问题,选择35°的螺旋升角较为合适,此时,PEC值为1.26~1.62。另外,为减小f,提出倾斜螺旋片强化的方法;螺旋升角α为35°、螺旋片倾斜角β为10°时,与普通螺旋片相比,Nu基本一致,甚至略大,而f减小了12.5%~14.5%,此时,PEC值为1.38~1.71;场协同理论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7.
以水为工质,对双向扭曲管湍流状态下传热与流阻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和准确性实验验证,分析了其强化换热机理及截面尺寸a与导程S对其传热流阻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对双向扭曲管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以及努塞尔数和阻力系数的关系式拟合。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双向扭曲管的综合换热性能优于光管和扭曲管,在Re小于20 000时具有较好的强化效果,且高出扭曲管3.92%;流体旋转流动的方向周期性改变,进一步强化了对流传热;当a增加到一定程度,管内的湍流程度不再增加;相同Re下,η、Nu和f对导程S的变化反应较灵敏。在Re=2 300~20 000、介质为水时,拟合关系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通过优化得到了结构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8.
换热器管束的振动破坏问题是严重影响换热器运行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对管壳式换热器流体诱导管束振动进行了分析,建立换热器管束振动的力学模型,确定流体激振力分布,应用随机振动理论推导出换热器管束振动随机响应的均方根和谱密度。研究表明,采用随机振动理论可以较好地预测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流体诱导振动;纵向流换热器与折流板换热器相比,具有优异的抗振性能。  相似文献   
9.
杆式支撑换热器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杆式支撑换热器.可以克服实验研究方式的不足。利用相似理论确定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变化对换热器传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利用最小二乘法.进一步回归出杆式支撑换热器层流下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准数关联式.设计,建造了一套可变结构参数的杆式支撑换热器热模实验装置.在壳程单排管间布杆或双排管间布杆、不同流速和不同折流栅结构参数情况下测得了100个实验值.将实验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Nu值和△p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很好,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到的传热和流动阻力无因次准数关系式与数值模拟程序计算得到的准数关系式也吻合较好.显示出数值模拟方式进行换热器研究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科技论文作者对摘要重视程度不够,撰写质量欠佳的状况,根据国家标准GB6447-86《文摘编写规则》,对20余种科技期刊数百篇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摘要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及产生的原因,给出一套撰写摘要的正确方法,为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