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油罐清洁环境和工作要求,以满足防护性为前提,通过功能性结构设计达到服装的合体性与舒适性.利用现有面料设计制作新型油罐清洁连体作业服,特别是腰部、膝部等大幅活动部位以及衣袖裤脚的收口处.通过人体工效学实验检验,5 cm最大打开量的腰部弹性折裥可使新型服装在直立或直身下蹲时保持合体性,轻度弯腰达2.5 cm平均打开量,弯腰抱膝等大幅动作时拉伸服装达4.6 cm的平均量.脚口和袖口的三角插片与拉链收口设计同常规橡筋收口服装在该处的皮肤覆盖程度无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舒适性.新型连体服装在所有的实验设计部位的人体活动限制均小于现有连体服,使人体肢体活动更加灵活.为提供集功能性、防护性与合体性、舒适性为一体的油罐清洁连体作业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防护服装功能设计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丽莎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2011,32(11):119-125
防护需求日益增多,但防护服装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功能设计一般模式是目前防护服装研究的努力方向.为找到防护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性,通过对近年来多种典型不同防护服装成功设计案例的文献分析,从而料选择、结构设计、附加设备等方面总结了防护服装设计的一般手段,并分析了功能设计的一般流程.提出以“分析应用需求-确定设计手段-评...  相似文献   
3.
刘晓涵  田苗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2020,41(11):181-188
针对阻燃织物老化造成的强力下降,致使消防服无法满足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要求等问题,基于老化条件下织物强力测试相关标准,从热老化、光老化、磨损3个方面探讨不同老化方式对阻燃织物拉伸强力的影响;归纳了阻燃织物老化后强力变化的直接和间接测评方法。研究发现:目前老化后阻燃织物的强力测试无法满足标准规定的样本尺寸、经纬向测试、重复实验次数等要求;现有老化条件下阻燃织物强力预测方法在研究多因素条件下织物强力变化时存在局限性。最后指出:未来可综合考虑多种老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阻燃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索更复杂的非线性模型或借鉴其他领域中的预测方法对阻燃织物老化后力学性能进行预测,以提高预测精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衣下空气层对于服装系统热传递性能的影响,文章介绍了衣下空气层的热传递机制,概括了三种衣下空气层对于服装隔热性能影响的研究方法,即热平板测试、假人测试和数值模拟,论述了各研究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根据研究方法,从厚度、体积、位置、方向、非均匀形态和运动状态六方面分析了衣下空气层对服装热传递性能的影响。基于目前研究现状,针对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不足提出两点展望,即研究非均匀衣下空气层对于服装系统热传递的影响,发展厚重服装和多层服装的衣下空气层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子服装是电子科技与纺织服装的结合,是服装功能化和电子产品柔性化的表现,电子服装集成技术是电子服装发展的关键。随着电子器件微型化与柔性化技术研究的深入,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服装原型逐渐形成。通过纺织、涂层和印刷、层压等技术,制成面料电路板(Fabric PCBs),实现搭建各功能模块的基础平台;结合服装与电子器件连接技术、绝缘技术等,实现计算机硬件系统与服装的整合。以上技术在电学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有效性与服用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对电子服装的电学性能与服用性能进行了阐述,并概括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分析了表面结合与内部融合两大类集成技术的发展重点与优缺点,并总结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穿着方式的改变会导致服装传热的方式和大小变化。本文将着装方式导致的改变归纳为三个关联因子:服装对人体的覆盖面积、服装开口以及服装表面积变化率,并确定了相应的表征指标和测量方法。从单因子影响和多因子交互影响等角度,比较分析了着装方式的三个关联因子对服装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积覆盖率与服装热阻呈显著正相关,通风指数与服装热阻呈显著负相关;在着装方式改变的过程中,对服装隔热性能的调节作用面积覆盖率影响最大,表面积变化率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材料创新角度出发,利用UV滴胶与水质感的相似性,模拟水的立体形态和色彩,探索UV滴胶模拟水形态的工艺技巧和设计应用。方法 复习文献并借助实验熟悉UV滴胶的材料特性,采用滴胶自由造型的方式,分别加入色精、粉末与织物对水的形态进行实验模拟,根据实验效果,探讨UV滴胶在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式。结果 实验采用的UV滴胶自由造型方式能够模拟水的形态;在滴胶造型过程中加入色精与粉末,可模拟水的色彩;在UV滴胶模拟水的形态(如波浪和冰柱)、肌理(如水泡和水波)和色彩的基础上,获得滴胶与织物结合的5种方式,滴胶定型褶裥面料或镂空面料、条状面料、片状面料、碎屑状面料填入滴胶。结论 UV滴胶在以水为主题的设计中呈现出立体、新颖的视觉效果,拓展了新型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可为相关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慧慧  王云仪 《纺织学报》2018,39(6):175-182
为给纸尿裤安全舒适性能提升和产品优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以纸尿裤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现状为基础,综述了纸尿裤服用性能的测评方法、测评内容,并阐述了性能测评的研究展望。此外,鉴于纸尿裤水分管理能力、接触舒适性、热湿舒适性和适体舒适性间的交互关系,提出测评时各性能的地位和优先次序。未来纸尿裤服用性能的测评可聚焦在纸尿裤多层结构间热湿传递机制的探讨、专业实验平台和测量仪器的搭建、纸尿裤舒适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3 个方面。纸尿裤服用性能的测评需注重各方面的平衡,水分管理能力是前提和首要模块,接触舒适性和热湿舒适性是主体部分,适体舒适性是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诗潭  王云仪 《纺织学报》2017,38(10):153-159
为探索有效的服装通风设计手段来提高着装人体的热湿舒适性,以服装热湿传递机制和通风散热原理为基础,分别从透气性面料的配置、服装开口的设计、可穿戴式通风装备3个层面解析常用的通风设计手段,并对比不同设计手段之间的作用效应。结果显示:有效的通风设计手段应在全面分析着装环境、人体活动和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满足服装局部设计差异性和不同设计手段间匹配性的原则。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明确服装衣下空间空气流动规律,量化表征服装局部的“有效通风”,平衡各种设计手段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通风效果将成为服装通风设计手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2016,37(1):167-172
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为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热防护性能测试提供指导,也可提高消防服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在阐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空气层的作用以及空气层热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微气候的特征,从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3个方面总结了空气层的热传递机理,提出不同条件下空气层传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并对未来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理的研究动向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