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基于16S rRNA V3-V4区基因序列,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宜宾地区不同性状窖泥(新窖泥、老熟窖泥、老化窖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进行分析,并采用PICRUSt预测不同性状窖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解析宜宾地区不同性状窖泥的代谢功能差异。结果表明,该地区三种性状窖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老熟窖泥和老化窖泥细菌群落的丰富度高于新窖泥,而多样性相反。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在老熟窖泥中的相对丰度较高,可能是该地区窖泥老熟的标志,该菌对浓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则在新窖泥中的相对丰度较高,可能是该地区新窖泥的标志。窖泥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功能最强,且其相对丰度同样呈现出老熟窖泥>老化窖泥>新窖泥的变化规律,说明老熟窖泥的细菌群落结构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形成最有利。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WLYQ-1耐性益生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分别考察了培养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这四个因素对菌种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WLYQ-1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40℃,接种量3%,初始pH值为7.5,发酵时间为46 h,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87.56 U/mL。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发酵酒酿造过程中,为防止果浆(汁)腐败变质,采用添加SO_2的方式来抑制杂菌生长。但SO_2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即使添加量极少,对消费者和生产人员也有潜在的健康威胁。研究了利用丙酸盐、壳聚糖、绿茶这些安全无毒的抑菌剂来代替SO_2作为猕猴桃发酵酒生产中的抑菌剂的方法,结果表明:丙酸钙、丙酸钠添加量0.6g/L,茶叶提取物添加量超过9m L/100m L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以替代SO_2的抑菌作用。丙酸盐与茶叶提取物复配使用能起到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大曲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甲醇体积分数、超声波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AFB1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曲中AFB1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55%、超声波功率为200 W、提取时间为25 min、提取温度30 ℃。在此最优条件下,AFB1得率为2.58 μg/kg,可为大曲中AFB1的提取提供简便、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综述了纤维素酶的来源、组成和催化机理,以及能合成纤维素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四川作为浓香型白酒的主要产地,在全国白酒产业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为解析四川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的产区特征,对比分析了泸州、宜宾和德阳三个代表性地区中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糟醅的水分、酸度、淀粉、还原糖和酒精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泸州和德阳地区,宜宾地区的糟醅在发酵过程中水分、酒精度、淀粉和还原糖的利用率都最高,而酸度较低。泸州地区发酵糟醅中整体水分和酒精度含量、淀粉和还原糖的消耗量都较低,仅酸度相对较高。德阳地区发酵糟醅的各项理化指标则介于宜宾和泸州地区之间。主成分分析也表明三个地区在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四川各产区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各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实现发酵过程的科学精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嫩豌豆、鲜牛奶为主要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和乳酸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研制凝固型嫩豌豆酸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嫩豌豆与水比为1:1(质量比)时打浆,豆浆在加入0.5%α-淀粉酶75℃条件下酶解60 min,酶解液与鲜牛奶按1:2比例(体积比)混合,添加0.3%羧甲基纤维素(CMC)、6%的白砂糖,接入3%的1:1混合乳酸菌,40℃发酵3.5 h,可获得优良的嫩豌豆酸奶成品品质,具有乳酸菌发酵香味和嫩豌豆的清香味,颜色呈淡绿色,口感细腻,酸度在78 °T~102 °T之间.  相似文献   
8.
猕猴桃果酒酿造专用酵母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猕猴桃果皮和果园土壤为出发材料,经菌株形态初筛以及菌株发酵特性复筛,得到了一株酵母菌株T-1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T-13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经菌株T-13发酵猕猴桃汁72 h后,猕猴桃汁降糖9.9 °Bx,CO2质量损失13 g(6.13%),所产猕猴桃果酒的酒精度为5.8%vol,优于筛选到的其他酵母和市售果酒酵母,说明菌株T-13的发酵能力较强。经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风味成分分析发现,菌株T-13所产的猕猴桃原酒风味较好,主要表现在丁酸乙酯、苯乙醇、乙基9-癸烯酸酯等风味物质的增加,并且能保留猕猴桃浆果的典型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蛹虫草子实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中分离纯化高产虫草酸的蛹虫草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以虫草酸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高产虫草酸的菌株YCC-1,并被鉴定为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菌株YCC-1产虫草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7.8%、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25 ℃、转速140 r/min。在此最优条件下,虫草酸含量为132.65 mg/g,较优化前提高22.86%,为蛹虫草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生产虫草酸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解析中温大曲在不同发酵期和贮存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获得表征中温大曲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中温大曲细菌有19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均属于优势菌群;真菌共13种,其中根霉属(Rhizopus)和酵母属(Saccharomyces)均属于优势菌。大曲微生物总体的变化趋势是发酵开始时微生物数量较少,发酵中期(4~8 d)微生物数量达到顶峰,大量细菌和真菌旺盛繁殖,发酵后期(12 d)微生物群落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贮存期内,微生物的种类的趋于平稳,数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