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了具有相互协同作用的四株益生菌对肠道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耐脂和降脂能力及在高脂状态下恢复肠道常在菌群的能力.结果表明:四株益生菌均能适应pH为3.0和胆盐含量为0.3%的环境;高浓度的TC(>0.6%)和TG(>9.0%)能显著影响四株益生菌的生长(P<0.05);四株益生菌均能降解TC和TG,两者被降解的量分别为6.77~25.78μg/mL和3.80~10.25μg/mL;在体外高脂条件下,四株益生菌均能恢复肠道常在菌群.四株益生菌中,嗜酸乳杆菌La.A22降解的TC和TG的量分别均超过10μg/mL和20μg/mL,是良好的耐脂和降脂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富硒益生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中无机硒浓度、接种量、初始pH对益生菌产量和有机硒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工业化生产富硒益生菌的优化培养条件:在初始pH6.2面粉培养基中,添加4种益生菌、总接种量为5%,培养基中无机硒浓度为10μg/mL,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36h,在该培养条件下,4种益生菌均达到10~8~10~9CFU/mL,有机硒含量达到9.41μg/mL、转化率为93.82%。  相似文献   
3.
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生长、抗氧化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75只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n=15):对照组、富硒益生菌组、益生菌组、亚硒酸钠组和有机硒益生素组,实验期为30d.比较了各处理组中小鼠增重、抗氧化力(全血GPX和血浆SOD酶活性及血浆MDA含量)、全血硒含量、肌肉中硒含量及盲肠中的三种固有菌数.结果表明,30d后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的增重影响显著高于其他组;于第15d各补硒组抗氧化力、血液硒含量显著升高,30d后无机硒和有机硒组中肌肉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富硒益生菌;15d后补充益生菌的小鼠肠道内菌群结构得到改善,其固有菌群(乳酸菌、酵母菌)显著高于其他组.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的各检测指标的影响显著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德国牧羊犬、史宾格犬和拉布拉多犬三个警用品种犬的血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犬的血浆中有200多种物质,而这三个品种犬血浆共有的内源性代谢物有38种,主要是氨基酸、脂肪酸,糖类等小分子量的化合物。通过对检测到的38种共有内源性代谢物比较分析,发现部分代谢物的含量在三个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GC-MS的黄曲霉毒素致犬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黄曲霉毒素(AF)对犬肝脏的损伤作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AF中毒犬血浆中的代谢物谱,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犬AF中毒后血浆内源性代谢物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犬AF中毒后,血浆内源性代谢物谱随中毒时间的推移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血浆中的部分氨基酸(如L-异亮氨酸、甘氨酸、L-苏氨酸等)含量升高,葡萄糖、胆固醇以及部分游离脂肪酸(如软脂酸、硬脂酸等)含量下降。这些代谢物的变化与肝脏的损伤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且其变化趋势与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代谢状态,再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血浆代谢物的变化进行模式识别,有助于AF中毒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