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减少渗漏损失、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率,建成了大量渠道防渗工程,这对缓解北方缺水状况、防治土壤盐碱化和输水安全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北方寒冷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冻害问题,使渠道防渗工程发生裂缝、鼓胀、滑塌等破坏,不仅降低了工程投资效益,缩短了使用寿命,节水效果降低,而且还易发生事故,影响渠道的正常运行。根据我们对几个灌区混凝土防渗渠道的调查,预制块砌筑渠道裂缝率大于现浇混凝土施工渠道;阴坡裂缝率大于阳坡,冻害渠道阴坡混凝土防渗板的裂缝率为70%,阳坡为30%。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齿墩式内消能工的特性,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在齿墩数相同、面积收缩比不同的情况下齿墩式内消能工的过流能力、时均压强、脉动压强及脉动流速。结果表明,管道的过流能力主要由齿墩式内消能工的体型及尺寸决定;时均压强在齿墩进口处急剧下降,在距齿墩段进口0.2 D(D为试验管内径)处达到最小值,之后逐渐上升,到距齿墩段进口2.5 D处恢复平稳,且在试验范围内,面积收缩比越小,时均压强降幅越大,消能效果越好;脉动压强在齿墩段后出现最大值,面积收缩比ξ=0.375时脉动压强最大,其概率密度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脉动流速最大值出现在齿墩段出口处,管中心的脉动流速小于管壁处的脉动流速。  相似文献   
3.
:1995 年河津市龙门山麓发生特大暴雨洪水,对黄河禹门口提水工程二级干渠边山渠段及部分建筑物造成破坏。本文在分析该工程水毁原因和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对如何进行边山渠道设计提出了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4.
长河流域位于泽州西部 ,已被列为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区。由于受到“有水快流”、“增长优先”等错误观念的影响 ,长河流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出现了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揭示了该流域水资源遭受的破坏 ,对地面和中、浅层地下水水质依据监测资料进行评价 ,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患预防、生态环境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工程中由于高含沙量、高流速水流对建筑物表面产生冲刷磨蚀而损坏,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铁钢砂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抗冲耐磨的高强度混凝土,已应用在丹江口、葛州坝、禹门口等一些大中型水利工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铁钢砂混凝土是由高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铁钢砂骨料、清水、VHF—2型减水剂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铁钢砂是由天然矿物经机械破碎而成,主要化学成分SiO_2(石英结晶)、Fe_2O_3(赤铁矿结晶)等组成。文中介绍了材料性能、施工技术、以及各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黄河禹门口提水灌区工程地处我省河津、稷山、新绛三县黄土丘陵地区 ,共建成 15座大型 (U形断面 )输水渡槽 ,根据渡槽设计、施工和运行维修经验 ,总结了渡槽止水构造的型式、特点、施工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雷诺数补偿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XLE—10型质量流量仪,介绍如何利用和发挥微机技术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编程灵活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组成智能化仪表,实现雷诺数的在线补偿。图4幅  相似文献   
8.
李砚青 《山西水利》2014,(11):28-29
目前我国长距离大口径有压管道被广泛应用于城乡生活及工农业供水工程中,管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输水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介绍了不同管材优缺点,参照近年来已建大中型管道输水工程经验,对不同管材技术性能和价格进行了比较,从而选择适合工程类型的管材。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安全危害很大,分析区域黄土层湿陷性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对典型黄土地貌山区水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李家湾水库概况,对水库大坝坝址区地层及其物理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在对坝肩黄土湿陷性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1长河流域水资源概况   长河为沁河一级支流,流域面积 394.6 km2,流域天然水资源总量 4 420万 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 379 m3,仅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 3.6%,全国人均量的 14.4%。长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节约用水已成当务之急。 2流域水资源供需存在的问题 2.1浅、中层地下水资源已遭破坏   流域内浅层水主要分布在长河中上游河谷地带,呈超采状态,加之中、浅层不混合开采,导致上层水流入下层,破坏上层水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中层水近年来由于开采量不断增加,水位逐年下降,某些地段含水层有被疏干的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